大河报2012年5月25日A14版刊登了记者王灿、吴战朝专题文章《大河报:他们要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现转载如下:
他们要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探秘河南省实验中学国际部
□记者 王灿 吴战朝 文图
核心提示
在多数高三学生紧张地备战高考时,河南省实验中学国际部中加班、中日班的孩子却已“提前解放”。
仅中加班184名毕业生就收到国外百所大学553份录取通知书,其中美国大学57所,加拿大大学31所,英国大学10所,澳大利亚大学2所……其中不乏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种在国内高考之外另辟蹊径的“国际教育”,不仅使中学生顺利出国深造,更为他们实现了一个“升学无国界”的多元化求学生涯,被誉为中学生实现理想的“另一只翅膀”。是什么让他们敲开名校大门、接着橄榄枝的同时,还拿到高额奖学金?昨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实验中学国际部,揭开神秘的面纱。
1、 600分以上的孩子上国际班不是“天方夜谭”
与以往“学习成绩不好”才会到国外上大学的传统观念相比,近年来,越来越多成绩不错的学生放弃了参与国内激烈的高考竞争,选择到国外读大学。这一新的高考求学方向正在逐年呈增长趋势。
2003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在我省率先“尝鲜”国际部。目前,国际部有中加(含美国AP高级课程)、中日两个项目,现有23个教学班,26名外籍教师,在校学生800余人。
中加项目是省教育厅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签署的政府教育友好合作项目。学生入学后注册中加两国高中学籍,学习中加两国高中课程。外方课程使用加拿大原版教材,由外教全英文授课。学生毕业后获中加双高中毕业文凭,免预科直升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大学。中日项目是与日本关西语言学院合作办学。学生学习两门外语,日语为第一外语,英语为第二外语。毕业生凭日语等级考试成绩和国内高中课程成绩赴日留学,也可直接申请日本大学。
从“摸索起步”,到发展初见成效,该校国际部逐渐为人所熟悉和认可,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之一。
去年,考入国际部中加班的学生中,中招成绩600分以上的达到20多人。就连642分的郑州市中招状元刘滢也放弃其他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加入了这个群体。这名16岁的郑州女孩儿,从小就被国外大学多元化的国际视野所吸引,尤其是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更让她体会到了国外大学的“大气”。
“近来学生报名非常踊跃,生源很好。”省实验中学国际部主任牛炳华透露,去年,中加班录取学生中招成绩要达到550分,英语单科100分以上。同时,他还强调,为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全英文学习环境,学生入校前,还要加试英语口语和听力。
2、“刻骨铭心”的知识想忘也忘不掉
为什么越来越多成绩不俗的学生纷纷报考省实验中学的国际部?
与刘滢有着同样选择的学生,8年来已有1500多名;从刘滢的选择,或多或少可窥探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出取舍的原因。
刘滢说,自己最看重的,是国际部的外方课,不仅使用空运而来的原版加拿大高中教材。外籍教师都是经过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认可的合格高中教师。这些老师来中国之前,都正担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我们的考试虽不像普高那样频繁,但每次考试都要计入成绩,时刻不能松懈,不过老师教给大家的知识和生活都息息相关,每次实验都‘刻骨铭心’,让人想忘也忘不掉。”提到课堂,刘滢来了精神,比划着讲起外籍教师的“独门秘籍”。
“比如我们正学的数学矩阵,这是普通高中二年级的课程,老师讲的时候就会用逛公园怎么走最优化来举例。地理课刚讲完冰川、火山的专题,外教就带我们去地质博物馆加深印象。”因为是全英文授课,看到博物馆英文的专业术语,她觉得“不仅亲切还很实用”。“这些术语在雅思考试中很容易出现,有次卷子发下来,我一看都是地理课上学的,后面的题闭着眼都能写对。”
物理外教的课程更是让学生们有“深刻的体会”。一名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选择室外教授原理:用各种材料将鸡蛋包裹严实,分别从不同的楼层向下抛,测试缓冲力,若按要求做到位,鸡蛋便不会烂,这让同学们很是兴奋。
“外教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不用死记硬背,通过简单的例子、实践和实验,让学生得到真知。”牛炳华说。
3、 国际班真正国际化
国际部采用全英文教学,不过考虑到学生过渡阶段有些不能完全适应英语,每科都会配一名国内的“合作老师”,专门为学生解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国外的高中课程和中国的比起来轻松得多,有种“放羊”的味道。不过,对于省实验国际部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因为“留学”而“省力”,只是学习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国外的老师重视素质教育,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我们高中阶段就是要通过课程教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意识、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牛炳华说。
而被国内老师视为“浪费时间”仅由学生互相讨论观点的模式,也经常出现在国际部的课堂上。高三的双语教师姚鹏远觉得,国内高中的学生整日埋头做题,应付考试多一些,而国际部的学生,教学中贯穿着创新、独立解决问题、实际动手等理念。
从高一就开始的戏剧课,正是为了一些不够大胆、不善于表现和推销自己的学生专门设计的。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可以锻炼口才、胆量、组织能力。
“为了能顺利通过申请大学的面试,学校还专门设置模拟面试,老师针对我的不足,一对一指导。”中日班的邓敬元说,中日班开设有日语课和日本文化课,专门请有外教全日语授课,他目前已经掌握了三国的语言。
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得也相当充实。学校还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如到孤儿院看望孤残儿童、维护世界文化遗产、污水处理、扶贫、给贫困山区孩子支教等。
4、“国际部”不是“出国班”:未来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
随着留学需求的增加,国际班市场日益扩大,各校之间的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打造品牌,提升特色课程的水平,拓展个性化教学和服务正成为省实验中学国际部进一步发展的利器。
“我们要培养的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人才。他们要成为世界的中国人、传统的现代人、有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的人。”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阐述着国际部的培养理念,学生不仅要有中国意识,更要有世界眼光;不仅要有现代理念,还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不仅强调全面发展,更要具有个性特长。“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为此,学校在强化外方课程的同时,增设了中国文史哲必修课。作为申请到国外念书时“被忽略”的几门课程,这样的设置有何用意?
“如果全部移植国外课程,中国的语文不学了、历史不了解、政治体制不知道,中国文化底蕴没有了,还谈何代表中国。”马玉霞说。
“我们出去了,就是一个国际人,不同于国内,和大家交流内容也不一样。”刚被4所世界名校录取并获得8万美元奖学金的王艺杰,今年8月将赴纽约大学就读。她说,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传播给别人,是作为一名国际学生的责任。
“我们的文史哲属于‘混合课程’,以讲座的形式上课,老师在教政治的同时也将文学常识、历史知识贯穿进去。”牛炳华说,这些知识对人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不至于学了国外课程,对“自己家”的知识有所缺失,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况且,学生毕竟还不成熟,将这些文史哲知识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教给他们,遇到挫折时可少走些弯路,不让自己迷失方向,在心理上起到积极的调适作用。
5、受国外高校青睐录取喜讯频传
9年来,中加班连续七届毕业生全部被加拿大、美国等国的一流大学录取,实现了对多伦多、麦吉尔等所有加拿大顶级大学的批量输送,同时还拿到了与哈佛齐名的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级大学的“入场券”,70%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学金。优异的办学成绩,每年都会吸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的许多学校到省实验来“取经”。
201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还获得了“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随着高考的日子日益临近,与普通班的学生相比,省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三学生提前拿到了收获的果实。截至5月18日,2012届中加班184名毕业生共收到国外一流大学553份录取通知书,平均每名毕业生能接到三所以上大学抛来的“橄榄枝”,王文谦、王艺杰两名同学分别获9万美元和8万美元奖学金。中日班毕业生签证率100%,多名同学被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等日本名校录取。周颐纶、邓敬元两名同学收到了来自世界名校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些国际部的毕业生,三年里体验着“国际味儿”的特色教学,个性张扬的青春里留下一个个难忘的足迹,如今,他们将带着各自的理想和憧憬踏上异国求学之路。
“今年国际部学生成绩特别好,这些学生都是立志要出国深造的,和国外本土学生相比,在学业上更刻苦,也更守规矩。”加方校长Mr.Bernie Macintyre赞赏地说。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外名牌大学对省实验中学的学生质量非常满意,主动向省实验中学国际部的学生敞开了大门,许多大学都开出了免雅思、免托福的优惠条件。省实验中学国际部为国内学生直升国外一流大学架起了“绿色通道”,从这条道路上走出去的学生,必将成为能够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