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标准意识,熟悉课堂观察技术,提升教学研究水平,2011年4月20日至21日,我校举行了“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课标解读及课堂观察”研讨活动。
活动得到了省市教研室大力支持,贾天仓、刘志凤、刘艳华、赵印堂、高全套、马建民等教研员亲临观摩研讨。本次活动对课程标准、课堂观察、学生主体、教学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
(一)关于课程标准
新课改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什么决定如何教”,要想教好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可观察、可测量,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找准学生的起点,明确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关键。
(二)关于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一个听课、评课的过程,教师是否会听课,能否科学地评价一节课,既取决于老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理念,又影响着老师专业发展水准。引入课堂观察这一概念,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教师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主要观察两个点:目标的制定和达成,目标达成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课型模式的一步步展开。
本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两组评委,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分工观察,通过细化的观察量表,用定量的描述去记录课堂生态,力图将课堂上与“教”和“学”最密切相关的因素挖掘出来。
(三)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学生主体性、创新性的培养。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生态应是充满生机的,学生主体作用应是充分发挥的。尊重学生是平等,废除老师的语言霸权是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自主。体验与理解同等重要。和谐应成为一种课堂文化。
(四)关于教学特色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我校优秀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次活动中也得以充分展现。李雪田老师的课逻辑严密、娓娓道来,张胜老师大开大合、意气风发、肆意文苑,王勤老师用英语讲物理语惊四座、令人赞叹,陈萌老师言近旨远、纵论天下大事。解放了老师的思想,也就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总结这次活动,马玉霞副校长说,现在的教学正在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转变。几年来我校的教学改革一直围绕着“提高教学有效性”展开,一直致力于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水平。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时期,教师成长需要校长、专家的引领,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需要教师自我管理。学校要大力引导教师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学会解读课标,制定学生学习目标,学会专业听评课,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她说,专业的教师才更令人尊敬,专业的教师才具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专业的教师才会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希望大家都努力成为更专业的教师!
李雪田老师的初中数学课
马玉霞副校长(前排左二)在听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