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以光为媒探规律 教研赋能促提升
以光为媒探规律 教研赋能促提升
发布日期:2025-11-17 来自:本站

为落实新课标“探究式学习”理念,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11月5日,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物理教研组举行新入职教师“观摩课”活动。本次观摩课由郑开校区青年教师张倩倩主讲,物理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课后通过评课研讨与总结升华,形成教学经验共享、专业能力共进的良好氛围,为学校物理学科教学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课堂实践:情境化探究,让光的反射规律 “看得见、摸得着”

张倩倩老师主讲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反光现象”情境导入,手持激光笔保持特定角度,一束明亮的激光在多个镜面间“跳跃”,形成一个五角星。随后张老师抛出问题:“为什么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些反光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规律?”生动的场景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出本节课核心探究主题。在实验探究环节,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光的反射实验套装——激光笔、平面镜、可折叠铁板。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将可折叠铁板垂直放在光具盘上,用激光笔沿某一角度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随后调整入射角度,记录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度数,并用可折叠铁板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实验过程中,老师穿梭在各小组间,针对“如何准确读取角度”“板折叠后为何看不到反射光线”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光的反射规律。在知识应用环节,张老师结合生活实例设计分层任务,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有的用刚学的反射规律画图分析,有的结合实验现象解释原理,课堂互动氛围热烈。

二、评课研讨:聚焦课堂细节,多视角碰撞教学智慧

观摩课结束后,评课研讨在物理实验室召开,由物理教研组长代根强老师主持。首先,蒋彦帅老师表示:本节课采用分步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投身规律探究,相较于单纯的理论讲解,这种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发现的方式,教学效果更为显著。随后,尚翠娇老师称赞道:本次光的反射演示采用三维立体呈现形式,将抽象的光学原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本质,有效加深理解与记忆。苗爱丽老师说道:张老师的课堂最大亮点是情境-实验-应用的闭环设计,从生活情境导入,用实验突破重难点,再回归生活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是实验器材的选择很用心。针对课堂优化,屈祖一老师建议:光的反射现象中存在鲜明的对称结构,若能多结合数学维度的思维方式展开解读,将有助于学生构建跨学科认知,更透彻地掌握核心原理

最后,物理教研组长代根强老师对本次观摩课及评课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张老师授课逻辑缜密有序,实验环节注重取舍、有的放矢,不搞面面俱到的满堂灌,始终聚焦核心知识点;且其语言表达严谨精准、简洁干练,既保证了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又让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值得肯定

本次《光的反射》观摩课及后续教研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光的反射规律,更让教师们在交流与反思中明确了教学改进方向,真正实现了“以课促研、以研促教”的目标,为学校初中物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简现龙 李嫣然

                                              审核:代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