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以致用 ——我校语文组共研构建写作教学新路径
学以致用 ——我校语文组共研构建写作教学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自:本站

20251013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在文博教学楼一楼114教室举行全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汪滨老师主持,本部初三A段备课组长曹卉老师做专题讲座。

一、聚焦中考命题趋势,明确作文教学方向

活动伊始,曹卉老师将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刘惠臻老师的专题讲座《作文教学的可为与不可为》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他人关怀、社会理解、时代联结。然后结合我校初三第一次月考作文题目《那一次,我守住了诚信》进行剖析。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虽能叙事,却普遍存在审题偏差,写成“没有守住诚信”的经历,再次凸显了审题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的基础性与紧迫性。

曹老师进一步结合刘惠臻老师的研究,详细解读了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特别提醒老师们关注评分中对“题意符合度”、“内容具体充实度”、“价值观正确性”、“语言表达与结构逻辑”以及“书写规范”的细致要求。她强调,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真实生活出发,表达真情实感,“先写真人真事,确保符合题意,再考虑创意表达”,避免本末倒置。

二、延伸教学实践路径,构建可操作的写作支架

在深入解读刘惠臻老师讲座精髓的基础上,曹卉老师及其备课组分享了他们基于讲座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路径。他们强调了“细节描写” 的重要性,提出要引导学生写出 “有意义的慢镜头”——即那些能体现人物性格、景物特征或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而非泛泛而谈。

“细节润色”部分,备课组重点分享了“写活人物”的方法,即通过“外语动心神”五大描写手法,抓住特征,拒绝面面俱到,并为人物语言进行有效“蓄势”,使之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学生习作的前后修改对比,生动展示了细节描写如何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件叙述具体可感。

此外,曹老师特别介绍了锻炼学生求真务实文风的具体做法:从《某人的二三事》《我身边的小事》等短文(300字左右)练起,逐步积累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库。她指出,“与其过分强调创意,不如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发现那些常被人忽视的侧面”,这才是写作的真实源泉和动人所在。备课组还倡导通过仿写训练、思维训练(如时事评议、辩论、逻辑分析)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

三、致词共勉:从“鉴赏”走向“生产”,构建写作教学体系

分享结束后,曹卉老师以一段发自肺腑的致词与全体同仁共勉。她深刻反思道:“我最深刻的教学领悟是,课文讲得再精彩,也未必能教出会写作的学生。这不是说课文不重要,相反,课文是我们最好的范文。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时候和同学们都在分析课文,而不是在解构写作。”

 

她犀利地指出了传统课堂的普遍现象:师生精于赏析文本的妙处,如《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的细节用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连贯动词,但当布置写作任务时,学生往往只能写出“爸爸很爱我”、“我抓到一只鸟”这样空洞的句子。“问题出在哪里呢?”曹老师自问自答,“就是我们教会了学生鉴赏,却没有教给他们生产;我们拆解了文字的艺术效果,却没有拆解出可复用的写作流程。”

基于此,曹老师提出了她的核心主张:“写作是需要专门的教学体系的。它是一门需要刻意训练的独立技能。它需要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方法论,而不仅仅是概念;需要系统持续的刻意训练路径,而不仅仅是命题;需要精准到位的反馈,而不仅仅是评分。”她希望这一认识“为时未晚”,并以此与所有语文教育同仁共勉,呼吁大家将写作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和实践。

四、总结提升:立足现状,展望未来,扎实教研促发展

活动的最后,教研组长汪滨老师对本次教研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她首先肯定了曹卉老师及其备课组研究成果的价值,认为这不仅是对市教研室讲座精神的精准传达,更是结合本校学情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落地实践。

汪老师强调,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写作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她提醒老师们,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学段应有其相应的教学重点和评价标准,七年级应夯实“学会记事”、“突出中心”、“思路清晰”等基础能力,切忌盲目拔高,揠苗助长。她建议在日常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教材中的写作任务和课后的小练笔,将读写紧密结合,利用课文作为写作范本,引导学生从“析妙处”走向“明路径”、“会运用”。

汪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集体备课和扎实教研的重要性。她要求各备课组加强对课标、教材和中考命题趋势的研究,形成本组特色的写作教学序列和策略。她提到,考试评价对教学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唯有深入研究,精准施策,才能让学生在最终的考验中从容应对,取得理想成绩。同时,她也对后续的教研活动,如“教学新秀课”等进行了安排和动员,鼓励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研讨深入,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又有具体而微的实操方法,为我校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策略。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践行“可为”之方,明晰“不可为”之界,共同推动我校学生写作水平从“学会鉴赏”扎实地走向“学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