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纸桥承重虽憾负,格物精神承千钧——记第二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总决赛之旅
纸桥承重虽憾负,格物精神承千钧——记第二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总决赛之旅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自:本站
       近日,第二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在河南省科技馆新馆落下帷幕。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物理社团“格物社”的三名成员,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纸桥承重”项目中,凭借精巧的设计与稳定的发挥完成了挑战,最终虽以微弱差距与前三名失之交臂,但他们所展现出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团队风采,赢得了赛场内外的尊重与掌声。
一、薄纸承千钧,巧思见真章
       本届赛事共设有水火箭比高、气弓箭打靶、铁丝陀螺比久、纸桥承重、新能源小车竞速、抛石机攻城、“鸡蛋”撞地球、气垫冰壶、自制无人机挑战赛、人工智能主题挑战赛等10个比赛项目。“格物社”参赛的“纸桥承重”项目,要求参赛队伍仅使用25张A4纸和10毫升的胶水,设计并制作一座质量轻、跨度大、承重能力强的纸桥。这不仅是对学生物理学结构力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动手能力、工程思维和耐心的极致考验。
       备赛期间,格物社的三名队员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从桥墩的三角形稳定性到桥面的形式结构,他们反复推演、不断尝试,实验室里堆满了废弃的模型和写满公式的草稿纸。他们精益求精,只为在决赛场上,用最轻的纸桥,承载最重的梦想。

参赛队员认真备赛

       比赛现场,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队员们沉着冷静,熟练地进行着最后的组装与调试。他们制作的纸桥造型优美,扎实稳固,最终因承载过重桥体不支在评选中惜败,但他们的设计理念与制作工艺,获得了评委“结构扎实,设计巧妙”的高度评价。

紧张热烈的参赛现场

二、社员感言:过程的收获远胜于奖牌
       赛后,队员们坦然面对结果,他们的感言中充满了反思、成长与对未来的坚定。
       高二年级(19)班 王岳:
说不遗憾是假的,我们距离领奖台只有一步之遥。但回过头看,从一张白纸到一座能承重数十公斤的纸桥,这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我们真正地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结构。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工程实践永远充满了变数,而应对变数的能力,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高二年级(9)班 王璟铭:
       这次比赛对我而言是一次飞速的成长。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一起计算、一起失败、再一起重新开始,这种团队协作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收获的最沉重的承载!
       高二年级(7)班 孙子林(社长):
       我们的纸桥虽然没有进入前三,但它成功地承载了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和希望。“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实践去探寻事物的原理。我们通过这次比赛,“格”了纸桥之“物”,“致”了结构力学之“知”。看到了其他学校的奇思妙想,也看清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年,我们会带着更优的设计卷土重来!

搭建纸桥

进行纸桥承重测试练习

三、指导老师寄语:梦想的桥梁已然搭建
       格物社指导老师刘彩蕾在总结此次比赛时表示:“奖项是能力的证明,但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他们在过程中表现出的专注、坚韧与合作,完美诠释了格物社的精神。这座小小的纸桥,是他们通往科学殿堂的第一座桥梁。我相信,这次‘承重’的历练,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格物社”参赛人员合影

四、结语
       比赛虽已落幕,但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河南省实验中学格物社的队员们,正是“异想天开、脚踏实地”这一校训的生动践行者。他们以纸张为基,构筑起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他们以梦想为引,在科技的疆域里自由翱翔。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学术的淬炼,更是一次精神的成长。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让大胆的想象扎根于坚实的学术土壤,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生动注脚。
                                          


                                                                                                                                                   撰稿:  孙子林
                                                                                                                                                   摄影:  刘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