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共研“数据之美”,赋能课堂教学 —我校初中数学组成功举办专题教研论坛
共研“数据之美”,赋能课堂教学 —我校初中数学组成功举办专题教研论坛
发布日期:2025-11-03 来自:本站

为深化教师对新教材“数据分析”教学的理解,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20251029日下午,我校初中数学组在本部阶梯教室召开“数”见条理——“数据分析”的成套美学专题论坛。论坛由潘婧祎老师主讲,全体初中数学教师参会,教研组长张星艳老师主持,孙军伟老师参与点评。


初中数学组全组教师认真听会

论坛伊始,潘婧祎老师以“为何要重视数据分析教学”为切入点,从“课标变化”展开解读。她指出,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早已明确“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分析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能帮助其理解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养成重证据、讲道理的科学态度,这正是新课标对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要求。

“教材设计”板块,潘老师提出“成套工具”的教学思路,引发全场共鸣。新修订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有关统计量的学习部分,基于整体认识数据的思路,将两套数据分析的工具依次“成套”抛出:首先研究“平均数与方差”,接着研究“中位数、四分位数、箱线图”,最后再灵活运用两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潘老师分两大模块深入讲解。在“平均数与方差”部分,她聚焦教材新增的“分布式计算”“组内离差平方和”“组间离差平方和”内容,结合成绩分析”“分苹果”等实际场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问题,清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主讲人:潘婧祎老师

“中位数与箱线图”讲解中,潘老师采用分课时的方式解读,逻辑更清晰。第1课时新增“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刻画数据分布位置的一类统计量;第2课时聚焦“四分位数”与“箱线图”,不仅演示了四分位数的计算步骤,更重点解读箱线图的“数形结合”优势——强调“数是因,形是果”,箱线图能将抽象的统计指标(如中位数、四分位数、值)转化为直观图形,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看出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极端值情况。

论坛尾声,潘老师以一首原创诗作《数见条理》收尾:“数碎初融统计章,条分缕析织成行。成套方显和谐韵,一叙终了意绵长。”诗句既凝练了本次论坛“成套工具分析数据”的核心思想,也让严肃的教研氛围多了一份文学韵味,赢得全场掌声。

随后,孙军伟老师对论坛进行点评。他表示,潘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紧扣课标与教材变化,又有“实践深度”——结合具体案例解读新增内容,逻辑清晰、由浅入深,让在场教师对“数据分析”教学有了更系统、更具象的认知,真正做到了“听得懂、用得上”。

孙军伟老师点评

最后,教研组长张星艳老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专题论坛对数据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和实践指导,有效填补了“数据分析”新增内容的教学空白。同时,她对后续教学提出要求:希望教师将本次所学所悟融入课堂,研究课标与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此次专题论坛的举办,不仅为我校初中数学教师搭建了优质的教研交流平台,更为“数据分析”教学的落地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后续教学中,我校初中数学组将以更扎实的教研、更创新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推动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字:石枫蔚   王阳阳

摄影:申佳宁

审校:张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