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研思并行促成长,文旅相融拓视野 ——2025-2026 学年上期初中地理组教研活动
研思并行促成长,文旅相融拓视野 ——2025-2026 学年上期初中地理组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20 来自:本站

秋意渐浓启新篇,教研赋能共成长。新学年伊始,为扎实推进地理学科教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文旅融合教学实践,1013日下午,我校各校区全体初中地理教师齐聚文博214,召开新学期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初中地理教研组组长郭花凤老师主持。

全组老师认真听会

明确方向,部署学期教研工作

郭花凤老师首先围绕本学期地理学科教研核心目标,从八个方面系统部署工作事宜,为全组教研工作划定清晰路径:其一,传达学校岗位调整通知,明确各岗位职责与工作衔接要求,确保地理学科教学与教研工作平稳过渡。其二,推进教研组后备力量培养,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参与重点教研项目,为教研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其三,聚焦新教师成长,介绍新入职教师。活动现场,几位新老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郭花凤老师提出“先站稳讲台、再打造特色”的成长建议,并强调备课组需要助力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其四,强调各校区教研联动,要求各校区本学期至少联合开展2次主题教研活动(形式可包括联合听评课、跨校区教学经验分享会等);各校区地理备课组长需主动对接,依托“一校多区”办学优势,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教学问题共研,实现各校区地理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其五,推进地理学科文化节品牌建设,精心设计活动流程,计划开展研学旅行成果展、地理知识竞赛、手绘地图大赛等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提前筹备,注重活动过程性记录与成果转化,逐步将地理学科文化节打造成学校特色品牌活动。其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重申全体教师需严格依据《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规范教学语言、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其七,推进“只有实验”地理学科资源库建设,包含地理实验演示、研学旅行现场记录、重难点知识讲解等内容。其八,部署“星空奖”教师公开课比赛筹备工作,明确比赛面向教龄在五年内的初中地理教师,重点考察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教师提前打磨教学设计,特别是结合地理学科特色,融入研学旅行、地方地理文化等元素,展现地理课堂独特魅力。

文旅相融,分享研学教学感悟

在教研活动第二环节,王喜峰老师以“研学旅行中的科学精神培育”为主题,分享西天山研学活动感悟,为全体教师带来一场生动的教学启发讲座。

王喜峰老师分享研学经历

王喜峰老师指出,研学旅行是地理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载体,不仅是落实新课标“实践育人”要求的关键途径,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拓宽教学视野的重要方式。讲座中,他以西天山研学旅行中的两个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科学精神在地理研学中的培育路径。

在夏塔河“牛奶河”现象探究案例中,王喜峰老师详细介绍了研学团队的探究过程:为弄清夏塔河河水呈现乳白色的原因,王老师身体力行通过实地观察、采集水样、检测水质等方法,探究夏塔河河水呈现乳白色的原因。这一过程体现了严谨的实证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这一过程让在场教师深刻感受到,研学旅行中“观察—假设—验证—结论”的探究流程,正是培养学生严谨实证精神与好奇心的绝佳途径。

在独山子泥火山成因探究案例中,王老师和团队伙伴通过观察地质构造、采集样本、分析气体成分等,探讨泥火山的形成机制,锻炼了批判质疑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王喜峰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呼吁教师在研学旅行自觉开展观察、质疑、验证,提升地理素养并将所思、所学、所为转为课程资源并落实在平时教学中,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讲座结束后,郭花凤老师对王喜峰老师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讲座为地理学科“文旅相融”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思路,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讲座内容,反思自身教学,积极探索将研学旅行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切实提升地理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文字:郭卓、王喜峰

摄影:郭卓

审校:郭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