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国庆节前夕,我校组织初一年级部分师生走进河南省农科院,参加科技开放日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揭开农业科技的神秘面纱,触摸河南农业现代化的生动脉搏。
刚进入农科院综合大楼的昆虫和植物标本展厅,同学们的目光便被展区内陈列的新奇展品所吸引。展厅内,数十件昆虫标本整齐陈列,色彩斑斓的凤蝶标本翅膀泛着金属光泽,天牛的复眼在灯光下清晰可辨,蜜蜂绒毛上还“沾着”模拟花粉——这些平日里只在课本插图中见过的生物,此刻以立体、鲜活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让同学们忍不住驻足观察,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细节。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细节,还时不时与同伴分享发现的“小秘密”。
在展厅另一侧的植物标本展区,更是上演了一场“视觉对比课”。玻璃展柜中,病变小麦与未病变小麦被并列摆放:左边的病变小麦穗粒干瘪、叶片枯黄,表面还附着灰褐色的病斑;右边的健康小麦则穗大粒满、茎秆挺拔。“这就是小麦锈病的危害吗?”“科学家是怎么培育出抗病小麦的?”面对同学们一连串的提问,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耐心解答,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植物病害的识别方法与防控原理,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守护粮食安全”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细致攻关。
随后师生们移步至楼前广场的8个现场展会区,一场农业科技的 “盛宴”正式拉开帷幕。该展区共设有种业芯片、果蔬飘香、林果花卉、食药同源、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绿色防控、智慧农业8个展区,集中展示了全省农业领域102个新品种、65项新技术、30项新产品。在“种业芯片”展区,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色泽鲜亮的水稻种子被装在透明罐中,“豫花37号”花生根系带土、果实累累。同学们或埋头记录“百果重”“出仁率”等育种数据,或追问玉米亩产优势。科研人员向大家介绍:“这些种子是农业‘芯片’,好种子让庄稼更高产优质。”当得知郑单系列玉米亩产超千斤、郑麦品种提升河南小麦品质时,同学们眼中满是惊叹,真切感受到“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力量,也在心中埋下关注农业科技、守护粮食安全的种子。
“果蔬飘香”展区则成了同学们的“味觉与视觉乐园”。翠绿的黄瓜顶花带刺,仿佛刚从藤蔓上摘下;红彤彤的辣椒形状各异,有的细长如指,有的圆润似球;还有那切开的哈密瓜,果肉金黄、汁水欲滴,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果香。科研人员介绍,这些果蔬都采用了绿色栽培技术,不仅外观诱人、口感绝佳,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吃得安全又健康。同学们围着展台,有的仔细观察辣椒的纹理,有的凑近哈密瓜深吸香气,真切感受到农业科技让“菜篮子”“果盘子”既丰富又安全,也对“科技赋能农业,美味端上餐桌”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在“智慧农业”展区,两台“黑科技”设备让同学们直呼“农业原来可以这么智能”。一台“土壤养分检测机器人”外形小巧可爱,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土壤的湿度、氮磷钾含量等数据,同学们好奇地用手指触摸屏幕,仿佛在与农业未来对话;除此外,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和一架固定翼无人机格外吸睛,它们是农田里的“空中卫士”,能完成植保、巡检、数据采集等多项任务,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能精准“诊断”土壤的机器人,到翱翔天际的农业无人机,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智慧农业正以科技为笔,在中原大地上绘制出“高效、精准、智能”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食药同源”展区则像一座“生活养生实验室”,让同学们在成品展示中解锁了植物的多元价值。连翘制成的代茶饮、艾草精油、即食红枣、冲泡型葛根粉和真空装黄精饮片,每款成品旁的展板都清晰标注着原料特性、药用功效与食用方法。“原来我感冒时喝的清热茶,原料就是连翘!”一位同学拿起连翘代茶饮包装盒惊叹道,科研人员随即补充:“连翘不仅能入药,经过工艺加工后还能成为日常保健饮品。”通过一件件贴近生活的成品,让“药食同源”从课本概念变成了可触摸、可使用的日常,更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农业科研对“健康生活”的深度赋能。
此外,“林果花卉”“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绿色防控”等展区也各具特色。在“林果花卉”展区,同学们了解到通过嫁接技术培育出的果树能同时结出多种果实;在“精深加工”展区,看到小麦被加工成面粉、面条、饼干等多种产品,还能提取出淀粉、谷朊粉等工业原料;在“食品安全”展区,学习了如何通过检测设备辨别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在“绿色防控”展区,认识了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明白了“不打农药也能种好庄稼”的科学原理。
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意犹未尽。“以前觉得农业就是种地,今天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科技!”“我以后也要当农业科学家,培育更多好品种!”返程的路上,同学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此次河南省农科院科技开放日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关注农业”的种子。这场科技之旅不仅是一次难忘的实践体验,更是同学们探索科学、逐梦未来的新起点。未来,我校还将积极参与此类科普活动,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和“科技+学术”型全国一流中学建设。
文字 | 张静超
图片 | 朱许寒 张静超
编辑 | 焦文韬
审核 | 杜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