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炳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
——河南省实验中学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侧记
■本报记者 郭炳德
“感动学校人物评选活动不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而且对我的人生观也是一次启蒙,因为,身边的榜样使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旋律。”面对记者,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11)班学生鲁昭含由衷地说。
是什么让这个15岁的少女如此感动?“让思想教育真正走进中学生心里,是我们近年来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实验中学党委书记阎俊合告诉记者,“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让这些原本只抱着‘读书—升学—工作—挣钱—享受人生’思想的青少年,从内心深处得到了升华。”
优质学校要出高素质人才
“作为省教育厅直属的实验中学,凭着得天独厚的办学、教学条件,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并不困难。”阎俊合说,“但近年来的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孩子文化知识打基础阶段,更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
学校高中部物理教研组组长王俊萍告诉记者,以往学校也特别看重学生的高考分数,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大背景下,难免就忽略了实验课程,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
“现在不同了。”王俊萍说,“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去了,学生的学习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高二阶段,学生们就参加学校的党校学习,近一半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大家要求进步的愿望十分强烈。”王俊萍告诉记者,在物理教学上,高考虽然不考操作,但为了教好、学好新课改课程,学校要求不能敷衍了事。如传感器使用的教学,对师生来说都是个新课题,学校组织物理、化学教研组的教师,到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并于2008年建起了河南省第一个数字化实验室。
按理说,一所学校,能达到让教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学习的标准,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可是,校长王学进却认为,让教师仅仅达到安心教书远远不够,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努力,让教师们有一种归属感,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实验中学的700多名教师中,有400多人是聘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力队员”,他们又是待遇享受的边缘群体:应聘时大都舍弃了原来单位的“铁饭碗”,来到省城这个认为能施展才华的学校工作。可是因为“聘任”这个特殊的身份,他们难免会有后顾之忧。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发展论坛上,高三部教师张胜直言快语地说,几年前,他排除层层阻力,只身来到省城打拼,妻子、孩子、房子成为他努力工作的朴素动力。他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力争把工作做成一流水平。但心里却认为经济收入和工作量是一种交换,觉得自己在实验中学就是“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自从学校提出“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的要求之后,他的思想在碰撞中得到了升华。“教师的工作是不能搞交换的。”张胜发自肺腑地说,让学生只盯住考分,还是让学生达到心领神会、举一反三?两种效果,需要投入的工作量不能同日而语。学校在福利待遇、工资收入上给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教师业绩评价方案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有教育成效和教改创新的内容,给教师创造了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思考空间,教师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大教育观让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张扬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学校不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教师们不再把追求高分数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追求。学校学生处主任殷红告诉记者,在学校“德育优先”思想的指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了“麻花效应”,拓宽了德育渠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措施在全校相继展开,使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创造个性得到张扬。
说起去贵州支教的事情,文静的高三女生全晓诗一脸的自豪。她去贵州省贵水县白榜民族乡云万小学支教已经连续坚持了3年。第一次是在初三时的暑假,全晓诗通过媒体了解到贵州省一些边远地区少年儿童的读书条件非常艰苦。她与在河南工业大学当教师的父亲“一拍即合”——河南工业大学在社团中招聘义务支教人员,从100多名志愿者中选出20人,而全晓诗成了父亲支教旗下的一个特殊成员——既是发起者,又是“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
“我教小学高年级英语,他们从头学起,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全晓诗自豪地说,“临结束时,同学们不仅会读、会写26个英语字母,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英语会话。校长说,‘云万小学结束了没有开过英语课的历史’。”
说起学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理念,高二(8)班女生苏畅很激动。今年暑假,她与几名同学代表实验中学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模拟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会,在会上,她代表的国家是荷兰,演讲的主题是食品安全。为了这次演讲,苏畅查阅了大量资料,不仅熟知了荷兰的风土人情,还了解了当前国际社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措与障碍。
王学进说,学校将按照国家新课改的要求,继续在“一个重点,五个难点”上求突破。“一个重点”即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个难点”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校本课程。他告诉记者,本学年学校要完善学分管理办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扩大开设校本选修课的范围,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以此为抓手,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要让家长放心。我们把孩子交给社会,要让社会放心。因为,既然提出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我们就要全力践行。”王学进说。
《中国教育报》2009年12月1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