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生命科学的奥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体隐藏着许多神秘的“生命密码”,血型便是其中之一。在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血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生物探趣社的社团成员们进行了血型知识科普和鉴定的活动,旨在揭开血型的神秘面纱,探索血型背后的科学奥秘。血型作为人体重要的遗传特征,不仅关乎输血安全、疾病预防,还与法医学、遗传学等领域紧密相关。
设计本活动旨在:
1.普及血型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血型检测的科学原理及临床意义;
2.强化安全意识:结合血型与输血安全、母婴健康等案例,提升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3.激发科学兴趣:通过动手实验与互动问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验技能。
二、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由社团指导老师和生物实验室为大家准备仪器和试剂等用品,并由指导老师陈雪姣为大家讲解实验的流程、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指导老师陈雪姣为大家讲解血型知识以及如何进行鉴定
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目前常见且与输血密切相关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凝集原(即血型抗原,有A、B、H三种)的不同而命名,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A型人血清中只含抗B抗体;B型血清中只含抗A抗体;AB型血清中抗A和抗B抗体都没有,而O型血清中抗A和抗B抗体都有[2][5]。Rh血型系统则分为Rh阳性血和Rh阴性血,大部分人是Rh阳性血,Rh阴性血因较为稀有,被称为“熊猫血”。
人的ABO血型系统
第二环节:进行实验。
活动开始后社团成员对血型鉴定都很感兴趣,纷纷对自己的血型进行了鉴定,当看到血液的凝集反应时许多人都表现出激动和兴奋的情绪,感觉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鉴定过程为:
1.采血:使用无菌采血针采集指尖血,滴加至玻片;
2.加试剂:分别滴加抗A、抗B血清,混合均匀;
3.观察结果:根据红细胞凝集情况判定血型(如出现颗粒状凝集为阳性反应)。
社团成员在检测自己的血型
部分检测样本:A型血的样本。
部分检测样本:B型血的样本。
为了更好地看清楚微观状态下红细胞的凝集情况,在鉴定后社员们把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出现凝集反应的样本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未出现凝集反应的样本
第三环节:指导老师为大家讲授输血安全知识。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能挽救许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例如,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通过输血可以纠正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少,防止休克,新鲜全血中的血小板还能起到止血作用。此外,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溶血性贫血、脓毒性败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紧急情况,以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的钩虫感染及脾功能亢进等慢性失血患者,有时也需要进行输血。输血原则上要求同型血输注,即ABO血型和Rh血型都要相符。对于Rh阳性的患者可以接受Rh阴性的血,但Rh阴性的病人不能输注Rh阳性的血。除了同型输注,还需进行交叉配血,将患者的血细胞和所供者的血浆,以及患者的血浆和供者的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主侧和次侧都没有凝集,才认为输血是安全的。在急诊且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AB型血可以少量接受其他三种血型,但一般仍建议同型输注。
合影
三、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血型,还学到了丰富的血型和输血知识,提高了对输血安全的认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血型和输血知识,为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