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介绍
为提升学生急救意识与技能,守护生命安全,2025年6月27日,思苇综合实践活动社团组织开展了“生命必修课:CPR 进课堂”主题活动。在金水区经八路街道的支持下,特邀红十字会专业讲师包老师授课,为八年级(23)班同学们带来一场实用的急救知识盛宴。
活动伊始,李静老师开场致辞,强调急救知识对守护生命、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隆重介绍专业讲师包老师,营造出专注严肃又积极的学习氛围。
系统讲授
在主题讲座环节,包老师借助 PPT 与视频,生动讲解心脏骤停的概念、成因,剖析“黄金4分钟”对挽救生命的关键意义,细致阐释 CPR 原理、作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等核心技能讲解,让同学们对急救流程建立清晰认知。
互动示范
随后,包老师在模拟假人上示范 CPR 全流程,边操作边讲解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等要点。同学们分组实操,包老师一对一指导,纠正行为偏差,帮助大家掌握关键技能,克服紧急情况的恐惧。互动答疑时,同学们踊跃提问,包老师耐心解惑,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集体合影
活动尾声,李老师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重申 CPR 技能守护生命的价值,鼓励大家成为“生命守护者”,将知识传递给家人朋友。此次活动让 CPR 知识走进校园,助力同学们掌握急救技能,为生命安全筑牢防线,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青春校园落地生根。
二、活动感想
八年级(23)班曹耀丹:
当我参与“生命必修课:CPR进课堂”活动之前,从未想过这堂课会给我带来如此深刻的震撼。老师开场时那句“急救不仅是技能,更是守护生命的责任”,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主题讲座中,讲师展示的急救案例视频让我手心冒汗。原来在救护车呼啸而来的几分钟里,一次及时的心肺复苏就能扭转生死。特别是“黄金4分钟”的概念,让我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急救知识的紧迫性。看着PPT上清晰标注的胸外按压位置示意图,我第一次觉得“拯救生命”不再是课本里的抽象词汇,而是触手可及的行动。
实操环节是最令人难忘的。当我按照讲师教的方法,将手掌交叠按压模拟假人胸部时,那种需要精准控制力度和频率的紧张感,让我真正体会到急救的专业性。起初我的按压节奏混乱,力度也不够,在讲师“垂直下压、至少5厘米”的指导声中,我反复调整,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感觉。那一刻,仿佛握住了打开生命之门的“密钥”。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掌握了CPR技能,更让我懂得: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未来,我要把这份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让“急救为人人”的理念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
八年级(23)班张懿诺:
曾经,我对急救场景充满恐惧,总觉得那些画面只存在于影视剧里。但“CPR进课堂”的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让我完成了从旁观者到潜在施救者的蜕变。
活动中,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了急救的神秘面纱。当动态视频演示心脏骤停后人体机能的迅速衰退时,我才惊觉时间就是生命的重量。更让我触动的是,讲师说“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第一响应者”,这句话点燃了我内心的责任感。
模拟演练环节是最具挑战的部分。第一次按压时,我因为害怕用力过度而不敢下手,导致按压深度不够。讲师看出了我的顾虑,耐心解释:“在急救中,规范操作比犹豫更重要。”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逐渐克服心理障碍,按照“30次按压、2次通气”的节奏练习,动作越来越熟练。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面对紧急情况时的从容与自信。
互动答疑时,同学们提出“施救过程中被误解怎么办”等现实问题,讲师的解答让我明白,急救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活动结束后,老师那句“希望你们带着这份知识,成为温暖生命的光”仍在耳边回响。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是需要践行的人生课题。我愿成为生命接力的传递者,让守护生命的力量在青春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