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地理发现者社团在廖魏敏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往昔工业的辉煌成就,探索新型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实地考察中拓宽地理视野,深化对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一、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研学的效果,在研学活动开始前一周,廖老师和刘奕鸣同学就二砂研学的内容、路线等进行了多次商量,讨论,并制作了精美的PPT。
廖老师和文博高一(11)班刘奕鸣商量研学路径和研学内容
随后在研学前一天,由刘奕鸣同学为社员们进行讲解,从二砂文创园项目整体区位、二砂文创园前世今生、二砂文物保护规划、二砂文创园现状和郑州二砂文创园未来可期五个方面对二砂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讲解,进而增加同学们对二砂创意园的认识,为第二天的实地研学打好基础。
刘奕鸣介绍二砂
二、参观园区
活动伊始,同学们齐聚厂区门口。在讲解员刘奕鸣同学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头顶圆环与地上文字所蕴含的特殊意义。这些看似普通的元素,实则是二砂历史文化的浓缩符号,无声诉说着园区曾经的故事,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
大家在园区门口集合准备入园
随后,同学们漫步于园区内,近距离感受二砂独特的包豪斯建筑风格。这种强调功能与形式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设计理念,更成为二砂区别于其他工业建筑的显著标志。在参观过程中,老师详细介绍了二砂的发展历史,特别提到这座工厂见证了中德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从建厂初期的技术引进,到生产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二砂的发展历程成为国际友好往来的生动缩影,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工业发展背后的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
参观“郑州西区之光”——记忆之环
废弃的工业机器也是此次研学的重要内容。锈迹斑斑的齿轮、庞大的机床,每一件设备都承载着二砂辉煌的工业记忆。同学们驻足凝视,想象着当年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感慨于工业文明的力量与魅力。
参观象征工匠精神的鲁班锁
参观二砂包豪斯风格的厂房
在参观完工业遗迹后,大家来到磨街,感受以工业遗址为载体,融合艺术、商业、娱乐的多元业态。在这里,廖老师提出了“砂轮的作用”“二砂选址郑州的原因”“二砂产业转型的类型及原因”“二砂新厂搬到哪里了,为什么搬”等6大问题,让社团成员分组展开热烈讨论。围绕议题,大家结合课堂所学地理知识,从资源分布、交通区位、政策支持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有的同学指出郑州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运输与产品销售;有的同学则认为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也是二砂选址的重要因素。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积极地讨论中
同学代表发言
三、总结
此次郑州二砂工业园研学活动,是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地理发现者社团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通过实地参观与研讨,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未来,社团将继续开展多样化的研学活动,带领同学们在广阔的天地中探索知识,增长见识。
活动结束,全体成员合影
四、活动感悟
活动感想:
清晨的阳光洒在斑驳的红砖墙上,我们班级和社团的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郑州二砂工业园。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厂区,用它沧桑的容颜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生锈的机器、高大的厂房、褪色的标语,每一处细节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几十年前工人们热火朝天工作的场景。在展览馆里,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特别打动我——年轻的工人们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眼神里却透着坚定。讲解的同学说,这里生产的砂轮曾远销海外,是郑州工业发展的见证者。
参观结束后,老师组织我们分组讨论。有同学感叹:“这些老机器虽然退役了,但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我也深有同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铭记老一辈建设者的付出,更要珍惜当下优越的学习条件。
虽然研学只有短短一上午,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但这次活动让我对家乡的工业历史有了更深地了解。回程的车上,我望着渐行渐远的厂区,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些沉默的老厂房,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教会我们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
——文博高一(11)班于欣蕾
地理社团这次和的二砂研学活动。让我打开了地理和连接生活的桥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理藏在生活当中,只是我们需要一双发现地理的眼睛。在这一次研学过程当中,生活处处有地理的理念得到了深刻地诠释。这次研学过程当中,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从前我从未听说过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创建二砂的工人们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代,我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开发文创产业的新思路。我国的做法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二砂文创园是旧时代在新时代闪烁新的光彩的动人体现。同时也将实践对接理论,将经验对接高考,让我们从高考真题中深刻理解答案。
——文博高一(1)班陈子馨
周末和同学漫步在郑州市二砂文创园,仿佛踏入了时光交错的奇妙空间。曾经轰鸣的厂房如今静立,红砖建筑与斑驳墙壁,诉说着往昔的工业辉煌。漫步其间,老式机器与现代艺术装置相映成趣,旧铁轨上的绿植蓬勃生长,展现着独特的生命力。与高考题的结合更让我感受到这次研学的目的。
这里不仅是建筑的陈列,更是创意的集合地。各类工作室、咖啡馆、商业街弥漫着文艺气息,每一处角落都能激发灵感。与同学在这充满故事的园区穿梭、拍照,聆听同学的讲解、分享彼此的感受,时光变得缓慢又美好。这次学习,让我在工业遗迹与文创活力的交融中,收获了难忘的研学记忆。期望下一次的相遇。
——文博高一(11)班刘晨雨
上周五和班里同学还有社团小伙伴一起去了郑州二砂文创园研学。虽然只待了一上午,但真的特别有意思!
到了地方才发现,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特别酷,红砖墙上爬满爬山虎,阳光透过锯齿状的厂房顶窗照进来,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光影。那些生锈的钢铁齿轮特别震撼,有的比人还高,上面还留着斑驳的蓝色油漆,和旁边新潮的现代艺术装置混在一起,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们班几个同学立刻扑上去研究齿轮的构造,还有人假装在操作机器,摆出各种夸张的姿势,逗得大家直笑。
小组讨论时,我们组抽到了“老产区的产业类型”的题目。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懵,后来有个同学发现墙上的老照片,我们才慢慢理出头绪。原来这里以前是砂轮厂,那些巨大的齿轮是用来制造砂轮的。听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有的说这里像电影里的蒸汽朋克场景,有的讨论老厂房改造的意义,我才发现原来破旧的老厂房里藏着这么多故事。
——文博高一(11)班梁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