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垃圾分类新时尚,化学知识助环保——“化学爱好者联盟”学生社团专题活动
垃圾分类新时尚,化学知识助环保——“化学爱好者联盟”学生社团专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5-05-27 来自:本站

垃圾分类不仅是现代社会的环保趋势,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自2019年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截至2023年,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已经达90%,日常生活中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三、四线城镇居民参与度低,以及外卖垃圾的不断增加等问题,我国的垃圾分类仍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化学社团,我们有责任从学科角度推动垃圾分类,通过科学分类,我们能够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并为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提供实践基础。基于此,2025年5月26日,“化学爱好者联盟”社团组织了主题为“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的主题活动。这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流程:

一、科普知识讲座

活动伊始,社员刘振兴同学围绕“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进行了生动详实的专题汇报。他从垃圾分类的基本标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入手,结合化学知识,重点讲解了有害垃圾(如含汞温度计、过期药品)的科学处理方式,以及可回收物(如塑料、玻璃)的化学回收技术。汇报中穿插实例分析,如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处理,使社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中的重要性。

社员刘振兴进行“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专题汇报

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为了检测社员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社员的参与热情,指导老师高萌老师给大家发放了《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大家限时10分钟完成并评选出优秀问卷进行奖励。这下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只见大家个个神情专注,绞尽脑汁,争分夺秒地在问卷上写写画画,认真程度堪比平时的考试。

大家在认真填写调查问卷

“叮叮叮”,10分钟时间很快过去,大家把问卷交上来后还意犹未尽,热烈讨论着刚才问卷上的问题:

“过期化妆品瓶清洗后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这样做不对吗?我觉得很合理啊!”

“当然不对,过期化妆品中可能含有一些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成分,比如重金属、防腐剂等,属于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处理。”

“纸张被油污污染之后,还属于可回收物吗?”

“纸张被油污污染后,纸质会受损,不适合进行回收再利用,此时它会归为其他垃圾。”

“我觉得要想在学校推进垃圾分类,可以设置校园分类积分奖励制度,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奖励,但是怎么检测每位同学的行为进行积分的增减,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我觉得你的方法非常棒,这样肯定能调动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外作为化学社团,我们还可以开展化学废弃物回收实验展示,比如用废油制作肥皂,让大家意识到有些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大家的热情讨论一直持续不断,心中的责任感也在不断增强!

三、优秀问卷奖励,指导老师总结

在大家的热情讨论中,指导老师很快评选出来了5份优秀问卷,并对获奖同学颁发“环保知识小能手”证书及化学实验套装作为奖励,激励大家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优秀问卷展示

最后,指导老师高萌老师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说:“大家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热情互动,不仅展现了化学人的科学素养,更体现了大家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感。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做到‘从社团到校园’,成为校园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垃圾分类,更能做到‘从知识到行动’,垃圾分类不是一次活动,而是长期习惯。让我们从今天起,在宿舍、家庭中坚持分类,并探索更多化学回收的创意方案。”

此次社团活动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社员和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学生感言:

王昊东:活动中让我震撼的是一个数据: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我们总觉得自己微小的分类行为无足轻重,但通过社团自制的“垃圾流向示意图”,我明白了每个正确投放的电池都在切断一条污染链。化学教会我们“质量守恒”,环保亦然——没有真正的“消失”,只有责任的转移。

王文婷:自从学了PET和PVC的分类区别,现在喝饮料前要先看瓶底编号;知道荧光棒里的苯二甲酸酯有毒后,再也不敢徒手掰联欢会的荧光棒了……感谢社团让我成功晋升为“朋友圈垃圾分类纠错小能手”!(虽然被同学吐槽“走火入魔”)不过,当我把废油做成肥皂送给妈妈时,她惊喜的表情说明——科学版的环保,真香!


撰稿:高萌
摄影: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