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春秋研习社 5月10日电)当春日的暖阳穿过梧桐树梢,河南省实验中学内正上演着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5月10日,河南省第二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暨河南省实验中学社团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春秋研习社以“古风雅集·手作江湖”为主题,将漆扇丹青、唐菓雅韵、金石篆刻、史海钩沉四大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化作星河璀璨,在当代校园绽放出穿越时空的文明之光。这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文化浸润之旅,不仅让各地师生沉醉于传统美学意境,更以青年视角诠释了“让文化活起来”的深刻内涵。
春秋研习社活动宣传海报(一)
春秋研习社活动宣传海报(二)
一、漆韵流芳:在素绢上书写东方美学密码
“未成曲调先有情”,步入漆扇制作区,淡淡的生漆清香与桐油气息交织成独特的嗅觉记忆。几张课桌依次排开,社员们身着古雅传统服饰,正向体验者示范“拉提转摇”技法。文博高二(7)班李泠萱同学、文博高一(13)班焦子桐同学、文博高三(3)班余应祥同学将提前购置调配好的大漆,滴点在染漆桶内。瞧!素绢扇面上正勾勒出独一无二的色彩。配上提前写好的古诗词,传统文化、传统技法在指尖流转间,尽显匠人风骨、别具特色。
热闹的漆扇制作区
二、唐菓传香:舌尖上的千年文化基因
移步糕点区,稻香村的中华传统糕点错落有致地陈列在青瓷盘中。文博高一(13)班的李兆东端着青瓷盘,向各地师生发放中华传统糕点,讲解隐藏在糕点背后的文化内涵。春日限定“樱花宴”系列中,“枣花饼”以红枣沙为蕊,高粱面作瓣;“熊猫青饼”以糯米塑形,青稞为鳞。糖三角、蜜三刀、江米条,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华传统美食依次登场,为排队许久的同学们送去了稍许慰藉。希望大家也能通过这些认识到,中华传统的糕点依旧精美,依旧美味。
糕点区展示
三、金石永固:方寸之间镌刻文明印记
洛阳博物馆精选的十个镇馆之宝的青铜器主题印章前始终排着长龙。在集章区前,社员们进行绘制了文物的简单讲解,让同学们在感受集章乐趣的同时了解河南厚重的文化历史,在集章的过程中接受厚重河南的文化熏陶。伴随着社员唐一洋的介绍三彩骆驼载着胡商踏歌而行……这种传统技艺与现代青年的碰撞,展现出来中华文化的底蕴、当代青年的担当!
集章制作中
四、史海寻珠:问答之间激活文化基因
历史长廊处的趣味辨别古文字擂台赛高潮迭起。在文博高三(9)班的李梦琳同学的组织下,活动开展的有趣且有序。当各地师生答对问题,他们就可以获得一枚李梦琳同学自制的,社团成员们精心包装好的小盲盒。盲盒里面装印着带有一系列历史图样的火漆印,虽小但精致。整个展位前,始终热闹非凡。
李梦琳同学组织的辨别古文字活动现场
五、薪火相传:以青春之名续写文明华章
荣誉社长高三(3)班余应祥:作为活动学生负责人、顾问,我在活动后红了眼眶。筹备期间,社员们集思广益,尽心尽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最终把活动的“体验感”“互动性”拉到了一个制高点,也收获了很多师生的欢迎与喜爱。活动筹划期间李泠萱、张凯杰、焦子桐、李兆东等等同学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认真学习漆扇制作工艺,实验漆料配方二十余次。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耗时费力的传统工艺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快餐文化盛行时代,我们更要用慢功夫守护文化根脉。”
落日余晖中,校史馆前那“严肃活泼”的四个大字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我抚摸着社团日志里记录的每个不眠之夜,眼前浮现出漆扇上渐次绽放的缠枝纹。愿春秋研习社永葆这份赤子之心,保持“研究历史的严肃”,发扬“展示文化的活泼”,在数字浪潮中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让更多青年在亲手触摸历史肌理的过程中,读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文明密码。当我们在未来某个清晨展开亲手制作的漆扇,定会记得这个春天,记得我们曾以青春之名,在时光长河中激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涟漪。
六、青蓝相接:以匠心之手承托文明星火
活动总策划文博高二(7)班李泠萱:作为活动的总策划,暮色中最后一缕余晖掠过窗棂时,文博高三历史办公室内仍涌动着青春的热意。当我的指尖划过策划案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听着学长余应祥正在和指导老师沟通最终方案。这是我首次执掌社团活动策划的舵柄,有余应祥学长的助力,阻碍少了许多,经验丰富了很多。当我看到社团成员们自发留下的身影,让这场以“严肃活泼”为经纬的文化传承之旅,早早浸润了青蓝相接的温度。
活动前夜,我们用双肩扛起了桌椅,布置好了展位;活动当天清晨,我们迎着旭日,早早到校,沟通好一切事宜,做好迎接的准备。虽然在人数的判断上我们发生了偏差,但是大家灵活变通,发放牌号,引导人流。面对始料未及的人潮,社员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默契。篆刻体验区前排起蜿蜒长龙,汉服成员立刻化身流动讲解员,凭借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为大家讲解隐藏在印章背后的“奥秘”;当漆扇区挤满了热情的参观者,我们立刻维持秩序,引导发放牌号,顺利的解决了供不应求的问题。那些在古籍中沉睡的文明密码,此刻在少年们协作的掌纹里苏醒,化作触手可及的星辰。
当最后一位参观者带走亲手制作的青绿漆扇,展厅的人潮缓缓褪去,我望着满地零落的宣纸碎片与大漆痕迹,忽然读懂典籍里“薪尽火传”的深意——所谓文化传承,不正是这般庄严与灵动交融的仪式?前辈的考据精神如青铜鼎彝般厚重,而少年人的创新热忱似三月新茶生机盎然。这场青蓝交响的盛宴,终将在时光里酿成文明的火种,照亮更多寻找历史坐标的眼睛。
学长们请放心,你们继续前行,你们的事业有我们继承。我们一定会继续发扬好春秋研习社“严肃活泼”的一贯作风,以严谨踏实的态度研究历史、学习文脉;以活泼向上的形式展现历史、厚实底蕴。你们的接力棒,我们一定接稳;我们的新征程,你们可以放心!待到秋来,金黄的地毯铺满银杏路,你们再回来,我们再续春秋之谈,我们再研历史之厚,春秋研习社的我们再见仍是少年!
春秋研习社员活动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