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2025年一测历史试卷分析教研活动中,李光伟老师对试卷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历史教学的优化提供了专业视角。此次研讨不仅关注试题本身,更着眼于通过试卷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明确未来教学方向,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历史人物与思想文化的动态考查体现了命题的深度。以孔子称谓变化为例,其背后折射的是儒家思想地位的起伏,涉及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单一化、片面化的历史认知。近代史部分聚焦甲午战争的影响,既考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也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战争对社会各层面的深远影响,理解近代中国在困境中寻求变革的艰难历程。
主观题部分强调基础知识与价值观教育的结合。朝代排序题考查学生对历史脉络的掌握,需通过系统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框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题则兼具知识性与教育性,教师应深入挖掘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事件的精神内涵,实现历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统一。科技史题目展现了从“两弹一星”到量子通信的跨越式发展,教学中可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其时代责任感。针对中考小作文的命题趋势,教师需重视写作能力的专项训练。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又要提升其逻辑表达水平,通过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和专业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论述的技巧与方法。
最后,朱会丽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命题的贯通性强,追求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并提醒全体历史教师注意评分标准应与郑州市的评分标准一致。此次教研活动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清晰的优化路径,教师应以试卷分析为契机,在知识传授中深化思维训练,在能力培养中渗透价值引导,通过系统而专业的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张梦真
审核:朱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