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金石社团第一届历史物品博览会
金石社团第一届历史物品博览会
发布日期:2025-04-25 来自:本站

为了深入贯彻“以史育人”的教育理念,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史的兴趣,我社团精心策划并举办了首届“鉴古知今”历史物品博览会。本次活动以“触摸历史,启迪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实物展览、互动讲解和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同学们在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在社团骨干梁思源、时政茂、张继佳、张家陆四位同学的组织下,活动于强五广场顺利开展。他们通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物品,结合所收藏实物史料背后生动的历史内容,为同学们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搭建了一座跨越古今的桥梁。

社员张家陆在向同学们讲解相关历史物品

一、“泉交天下”——世界货币博览展

4月1日中午,社员梁思源与张家陆共同主持了“泉交天下”世界货币博览展。他们以货币为线索,串联起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从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到中国汉代的五铢钱;从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银元到近代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经济史画卷。

世界货币博览展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围在展台前,仔细端详每一枚钱币的纹饰与铭文,并踊跃提问:“这枚拜占庭金币上的头像代表哪位帝王?”“为什么中国古代长期以铜钱为主,而西方更早采用金银币?”……面对这些充满历史深度的问题,梁思源和张家陆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因素,耐心解答,引导大家思考货币背后的文明交流与时代变迁。同学们的讨论不仅限于货币本身,更延伸至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殖民时代的白银流动等热点议题,充分展现了实验学子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素养。

实验学子争相观赏并讨论历史问题

4月1日下午,社团应同学们的要求,增展了更多珍贵钱币,吸引了更多同学前来参观。然而,火爆的人气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展台前一度出现拥堵。关键时刻,社员吴潇迅速组织协调,引导同学们分批参观,并设立临时讨论区,让大家在保持秩序的同时,能够自由交流。

在吴潇的巧妙安排下,现场秩序井然,同学们三五成群,围绕“货币与战争”“通货膨胀的历史教训”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高一(3)班的刘炳坤同学甚至自发担任起“临时讲解员”,为大家补充了宋代钱币的历史知识。这种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的氛围,让历史知识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深入人心。

二、“丹铅风华”旧图书报纸展览

4月2日中午,金石社团在五楼文化角举办了“丹铅风华”旧图书报纸展览活动。本次活动由社员张继佳与时政茂共同策划,通过展示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后的珍贵旧书刊与报纸,以实物为载体,串联起中国近现代从积贫积弱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这些泛黄的纸页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奋斗史,让参观者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时代变迁中中国人的精神力量。社员张继佳带来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东周列国志》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刊印的《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作品的民国版本,采用铅活字印刷,书页边缘已微微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东周列国志》的扉页上印有“大达图书供应社”字样,书中还有原主人用钢笔写下的批注,如“乱世读春秋,方知兴替之理”,折射出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忧民济世的情怀和担当。

旧图书报纸展——《东周列国》等

《西游记》则为战时版本,纸质粗糙,封面印有“抗战期间特价发售”的红色印章,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民族危亡中的坚韧延续。

此外,民国二十七年的旧报纸(1938年)记载了抗战时期的民生百态,头版刊登着《保卫大武汉》的社论,内页则有战时物价表和学生救亡运动的报道。这些文献生动再现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又众志成城的年代景象。

此场展览的第二部分聚焦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节点,尤其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报纸为核心展品。《人民日报》头版通栏标题“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恢复我国合法权利”的报道,配以当时各国代表欢呼的照片,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扬眉吐气的时刻。

同时展出的还有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画报》,记录了一五计划中鞍钢工人炼钢、河南红旗渠建设等场景,泛黄的彩页上仍能感受到那个火红年代的激情。

三、“跨越时空的玫瑰——戴安娜王妃纪念邮票”特展

4月2日下午,我们社团又展示了纪念戴安娜王妃的邮票,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盛宴。

本次特展精心遴选了来自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余个国家发行的戴安娜王妃纪念邮票,共计50余套珍贵邮品。展览以时间为轴,通过“王室玫瑰”、“慈善天使”、“时尚偶像”三个主题单元,全方位展现这位“人民王妃”的传奇人生及其深远的世界影响力。其中,1998年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的纪念套票、2005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戴安娜王妃逝世八周年”纪念小型张等珍品均为首次在校内公开展出。

作为“国家的名片”,邮票不仅承载着邮政功能,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展览现场,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方寸之间的艺术珍品,感受到不同国家对戴安娜王妃的纪念方式与文化解读。英国邮票着重展现其王室风范,非洲国家则突出其人道主义贡献,而亚洲地区的邮票更强调其亲民形象。这种多元的文化表达,生动诠释了戴安娜王妃作为国际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

“这些邮票就像一扇扇时空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戴安娜王妃永恒的精神光芒”。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不仅能让大家了解邮票文化,更能从人文视角思考戴安娜王妃留给世界的宝贵精神遗产。

戴安娜邮票展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在触摸实物、聆听讲解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历史的直观感知,激发了探索历史的热情。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充分展现了实验学子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撰稿:梁思源 张继佳
摄影:张继佳 张家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