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的育人功能,3月31日至4月1日,我校联合河南省科技馆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馆校融合”科学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沉浸式科学体验”为核心,通过展项互动、科学课程、实验表演等多元化形式,为全校一千多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多维课程设计,激发科学探索热情
活动期间,省科技馆精心设置了72场科学教育活动,涵盖天文、生物、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学生们在专业教师与科技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分组参与了“地震平台”的模拟体验、“北极熊三大法宝”的生物标本探究、“音悦课堂”的声学互动实验等特色课程。
在“日食”馆本科学课上,学生们通过下沉广场的展品操作,直观理解天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机器人编程”与“智慧古今之投石机”等STEAM课程,则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此外,球幕影院《地球变化图集》与巨幕影院《北极—冰冻星球》的科教影片,以震撼的视觉效果传递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特色活动纷呈,沉浸式体验点燃兴趣
活动中,“科学实验秀”与“那个神秘的家伙”科学表演成为亮点。学生们在科学秀场近距离观看液氮爆炸、干冰烟雾等实验,惊叹于物理世界的奇妙;《云泥交响曲—气候剧场中的生命叙事》校本课程,则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景演绎,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动物家园”展厅,学生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并通过《探秘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行动》”等课程,亲手制作生态模型,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馆校协同育人,共筑创新教育生态
本次活动由我校与河南省科技馆按照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策划,双方教师团队深度协作,将科技馆的展教资源与学校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轮换参与不同展区,实现了“观、学、做” 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党委书记、校长王瑞表示:“馆校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科学教育更具实践性与趣味性。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科技馆的合作,探索更多元化的科普教育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学生感悟: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参与编程课的一名学生兴奋地说,“从理论到实践,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同学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活动,在科学探索中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