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槛催新绿,匠心筑梦绽芳华。3月10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五楼阶梯二教室星光熠熠,掌声如潮。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重头戏——“星空奖”优质课决赛在此隆重启幕。陈佳老师代表初中英语组参加比赛。比赛由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龚普主持,六位资深评委张云佳老师、王丽蕴老师、牛红梅老师、朱会丽老师、郭花凤老师和赵文老师坐镇现场。来自初中英语、高中语文和初中地理的三位教师在此同台竞技,以创新课堂演绎教育智慧,用专业风采点亮育人星河。
当新闻阅读与角色扮演碰撞,当急救知识与情感教育交融,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在陈佳老师的带领下“燃”了!在课堂上学生们化身新闻记者、救人英雄、节目嘉宾,在沉浸式学习中解锁新闻密码,更在实践中领悟助人为乐的真谛。
以热映电影破冰,点燃新闻探索欲
“《哪吒2》的票房如何?你从哪儿知道的?”课堂伊始,陈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热门电影为引,巧妙串联新闻话题。学生们争相分享获取信息的渠道,从社交媒体到新闻报道,课堂瞬间成为“信息交流站”。轻松互动中,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悄然扎根学生脑海。
读图预测+故事山,解码新闻脉络
“老人倒地,乘客如何行动?”阅读前,学生们通过新闻标题和图片展开头脑风暴,大胆推测事件发展。随后,限时速读、细节精读双管齐下:1分钟匹配段落主旨,2分钟填写“新闻要素表”,3分钟动词链梳理救人过程……黑板上的“故事山”逐渐成型,情节起伏一目了然。“读新闻故事结构就像爬山,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有尾声!”陈老师娓娓道来。
角色扮演掀高潮,急救知识和救人方式入人心
“这里是CCTV焦点访谈,请问您当时的救援心理是怎样的?”课堂摇身变为新闻直播间。学生分饰司机、乘客、医生等角色,通过情景剧还原“老人获救”的惊险过程。主持人犀利提问,家属含泪致谢,现场观众踊跃探讨急救措施。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化身“急救专家”,从心肺复苏到求助流程,条条建议彰显责任担当。“原来救人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科学方法!”一名“乘客代表”在采访中感慨。
情感升华润无声,善行涟漪荡满城
当课堂的余韵随铃声渐散,黑板上蜿蜒的“故事山”却镌刻下思维的轨迹。这节以新闻为载体的英语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速读精读的密钥,更在角色扮演中播撒了善行的火种。从预测新闻到撰写报道,从动词链条到急救指南,知识的涟漪已从课本荡向现实。相信今日课堂中每一句铿锵的“We can help”,都将化作明日街头温暖的援手——教育最美的模样,正是让语言能力与人文情怀并肩生长,让每一次“What's the matter”的追问,都成为照亮世界的微光。
评课环节
课程结束后,初中英语教研组长王丽蕴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作为一节优质的英语阅读课,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展现出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的教学设计。以下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专业素养突出,教学风格鲜明
陈佳老师纯正的英式发音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富有激情的授课方式极具感染力,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调控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使课堂始终充满活力。
二、教学策略精妙,活动设计新颖
陈佳老师采用“问题链”设计层层推进,通过精妙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快速把握文本脉络。创新运用“故事山”图形组织器,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故事情节,有效提升语言输出能力。本节课中的“角色扮演与新闻采访活动”的设计尤为出彩,既创设了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又通过角色代入深化了主题理解,使学生在语言操练中自然达成深度学习。
三、育人价值凸显,思政融入自然
陈佳老师深入挖掘文本的育人内涵,通过“救人助人”主题的延伸讨论,巧妙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语言教学。学生在模拟采访中不仅巩固了语言知识,更通过价值思辨深化了对“助人为乐”的认知,实现了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总体上,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互动构建高效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又落实了学科育人目标,是一节兼具示范性与创新性的优质课例。
文字/图片:郑丽冰
审核:王丽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