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来自郑州市 10 余所不同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齐聚于我校,共同参观省实验中学心理工作室,并围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深度交流与研讨,活动成果斐然。
踏入省实验中学心理工作室,完善且专业的设施配备、遵循心理学原理的科学功能布局,以及详实丰富的活动资料,立刻吸引了来访心理老师们的目光。这些精心打造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心理健康呵护与成长营造了优质环境,来访老师们纷纷给予高度赞誉,认为诸多设计与规划细节极具借鉴价值。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气氛活跃而热烈。每位心理老师依次登台,详细介绍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独特模式与成功经验。从特色课程的开发,到校园心理活动的创新策划,不同学校的多样实践为在场同仁带来诸多启发。
学校危机干预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防线,也成为本次研讨的焦点。老师们各抒己见,指出工作中面临的棘手难题。有老师坦言,部分学生因性格内敛或种种原因,善于将内心危机情绪深埋,致使识别潜在危机信号困难重重,难以做到精准预警。还有老师提及,在多部门协同开展危机干预时,由于缺乏成熟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干预行动衔接不紧密,影响干预效果。针对这些困境,老师们积极分享实用思路。例如,定期举办系统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借助案例分析、互动体验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提升自我情绪察觉能力;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岗位,选拔责任心强、热心助人的学生担任,经过专业培训后,发挥他们身处学生群体的天然优势,及时捕捉同学异常动态并迅速上报。
测评作为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其流程优化也备受关注。老师们围绕测评工具的科学遴选、测评时机的合理安排,以及测评结果的精准解读与有效反馈等方面,展开细致探讨。一致认为,唯有构建严谨、科学的测评体系,才能获取可靠数据,为后续 “因材施教” 式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制定筑牢根基。
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及复学流程同样是交流重点。老师们深入研讨休学标准的清晰界定,确保标准既科学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规划休学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帮助其稳定情绪、恢复心理状态;并明确复学评估需综合考量学生心理康复情况、学业适应能力等多维度因素,精心设计评估内容与流程。大家强调,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导向,全力构建规范化、人性化的休学复学机制,助力学生平稳回归校园。
此次交流活动为郑州市各学校心理教师搭建起一座宝贵的沟通桥梁。通过经验分享、难题剖析、思路碰撞,全方位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水准。展望未来,郑州市心理教育工作者将秉持初心,携手共进,持续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事业添砖加瓦,守护学生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