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中招备考的战鼓已然敲响。为凝聚家校合力,助力初三学子全力冲刺,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年3月13日下午精心组织了一场初三家长课堂。初三A段年级长杨威参加此次活动并致辞。
心理老师朱丽以独特的开场,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她巧妙地邀请家长们自己与自己握手,并风趣解读大拇指位置的不同寓意,原本稍显拘谨的氛围立刻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课堂聚焦“亲子关系”这一话题时,朱老师的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期望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当听到学生“学习为了让妈妈高兴,妈妈高兴全家才高兴”的心声时,现场的家长们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随后关于魔法按钮的讨论,更是将亲子之间对彼此的认知差异清晰呈现。这一环节让家长们深刻领悟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来自父母的认可与接纳无比珍贵。而“我眼中的孩子”主题活动,宛如一面镜子,让家长们重新审视孩子的独特之处,每一个精心选择的代表物、每一句饱含深情的描述,都彰显出孩子在家长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话题转入“亲子沟通”,百天倒计时的紧张感扑面而来。看到详细的备考时间安排,家长们真切感受到孩子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深刻认识到焦虑虽是正常情绪反应,但保持适度才是关键。朱丽老师引入麦拉宾法则,为家长们揭示了沟通的深层奥秘:在亲子交流中,肢体和表情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话语本身更为关键。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给予充分尊重与鼓励,才是实现高质量陪伴的不二法门。家长们在互动分享中,进一步领悟到陪伴孩子成长,需要在物质保障的基础上,给予更多心灵关怀。
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家长们积极交流、相互启发。大家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家长的爱不仅要炽热深沉,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此次家长课堂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家长们照亮了孩子中招冲刺阶段的陪伴之路,引领他们以爱为帆、以智为桨,陪伴孩子驶向理想的彼岸。
附家长感受:
初三七班家长:
聆听心灵之音,开启陪伴新篇 —— 初三孩子学校心理讲座有感
在初三这场没有硝烟的冲刺战里,家长们的心总是被孩子的成绩紧紧揪着。作为其中一员,每一次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心中的焦虑与恐慌便如潮水般涌来。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着我自己,还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了孩子,破坏了原本亲密的亲子关系。尽管我深知过度焦虑和反复说教无济于事,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内心满是迷茫与无奈。
直到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孩子学校举办的心理课讲座,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人,终于寻得了一丝曙光。初三年级长的话如洪钟般敲响在我的心头:“教育,是一群人与孩子共同奋斗,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回想起自己平时对孩子张口闭口的指责,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自家孩子却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这种错误的认知让我深深自责。我竟忘了,孩子的成长之路,我既是陪伴者,更是引路人,而非一个只会挑剔的旁观者。
朱丽老师的一番话更是如同一记警钟,让我彻底清醒。“孩子过河时,作为家长还一直让孩子穿上棉袄,棉袄是会吸很多水的,更加重孩子的负担。” 这不正是我日常行为的真实写照吗?孩子本就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努力前行,而我却不断给他加码,完全忽略了他内心的疲惫与挣扎。我以为的 “为他好”,实际上却成了压垮他的 “稻草”,想到这里,愧疚感如潮水般将我淹没。
讲座中,朱丽老师还提到,家长往往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渴望拥有一个诚信之家,渴望父母的善解人意。然而,我们却常常听不懂他们的心声,做不到他们期望的样子,最终导致亲子关系愈发紧张。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高质量的陪伴、耐心的倾听、真诚的鼓励以及贴心的后勤保障。这不仅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我们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现在是初三冲刺一轮复习阶段,家长要给予孩子能量补给,要慢慢陪伴,协助孩子,孩子只有感觉‘好’他才会表现的好。” 老师的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迷雾。我明白了,爱孩子不仅要有一颗炽热的心,更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们要走出自己的固有思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陪着他们一步步走向他们向往的未来。
史铁生曾说:“如果你抑郁了,说明你活在过去;如果你焦虑了,说明你活在未来;如果你平静了,才说明你活在现在。” 往后的日子里,我决心改变自己,学会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每一份努力,用爱去陪伴他的每一步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以平和的心态、温暖的陪伴和积极的鼓励,定能帮助孩子在这场冲刺中,轻装上阵,奔赴属于他的远方。
初三三班家长:
这次参加实验中学的家长沙龙,让我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无关系不谈教育"这句话如晨钟暮鼓,惊醒了我对教育本质的认知。亲子关系才是滋养生命的土壤。当我们蹲下身来,用平等的目光与孩子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教育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初三的孩子如同负重前行的旅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挥舞皮鞭的赶路人,而是递上水杯的同行者。一句"你今天很努力"比"怎么又考砸了"更有力量,一次耐心倾听比空洞说教更能走进孩子心里。
教育者先自育。父母的情绪稳定才是孩子最坚实的铠甲。我不再执着于培养"完美小孩",而是期待他成为身心健康、有温度懂感恩的人。
最让我受到触动的是,老师说你不会独行,我们所有老师都在一起为孩子们护航。教育最美的模样,或许就藏在这样的双向奔赴里。我愿与学校并肩同行,用理解与支持,不断给孩子能量的滋养,为他撑起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