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版图上,初中地理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探索欲望。12月23日下午,一场备受瞩目的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评课活动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12班热烈展开,同组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于极具魅力的“交通运输”章节,见证智慧与知识如何在课堂上激情碰撞,开启学生了解世界交通网络的新征程。
陈培博老师主讲《交通运输》优质课
整节课堂,陈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高清地图动态呈现铁路、公路干线纵横交错的布局,配合详实的数据图表及文字资料,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学以致用的趣味课堂
课程结束之后,组内老师在114教室就本节课进行了白热化的讨论和评课。郭花凤老师提到陈老师积极准备组内的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课,很用心。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可操作,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和回答可看出,教学目标扎实落地,学生不仅熟知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更能在复杂情境中灵活抉择。应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情境,把优质课上的贴近生活、生动形象。新课标里针对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删减,重点放在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我们在授课时也要注意旧教材和新课标的融合。
王喜峰老师评课说课堂整体设计不错,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部分材料给的详细、也比较到位,河南水运部分材料可以更新为2023年已完工的“引江济淮”工程。课程设计可以先把情境亮出来,通过情境来提炼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再讨论优化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点,最后得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可能会更容易增加学生对不同运输方式选择的理解程度。关于交通运输这一课的新课标,重点在于突出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上,中国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里程、运行速度、建设效率,都是世界领先的。另外,可以渗透“一带一路”、“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圈”建设等内容到交通运输这一课里,强调交通运输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热烈的评课过程
这场大教研活动在思维的碰撞中落下帷幕,为初中地理教师们照亮了交通运输教学的前行之路,相信每位老师都会带着收获回归课堂,巧用方法、精研教学,引领学生认识交通运输的魅力,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助力,让地理课堂成为知识传递的高效阵地,推动初中地理教学迈向新高度。
图文:代艳彩
审校:郭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