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聚焦优质课堂,提升教学技能 ——初中化学教研活动简报
聚焦优质课堂,提升教学技能 ——初中化学教研活动简报
发布日期:2024-12-13 来自:本站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4124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化学组进行了“星空杯”比赛的微型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和课题2碳的氧化物》以及下册第十单元《溶液的酸碱性》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教学的优化路径。

赵楠老师进行了《碳单质的多样性》课例展示,介绍了碳的单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介绍碳单质时,赵老师的课件图文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体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碳的单质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在介绍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注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凸显了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际应用价值。

李会娟老师进行了《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课例展示。在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初步掌握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发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建构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密切联系其用途,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的认识。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融合,将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显性化,体现化学课程育人价值。

李雪洋老师进行了《溶液的酸碱性》的课例展示,从春天百花盛开,颜色各异的现象出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李老师首先回顾了上册课本中使用过的酸碱指示剂,借助石蕊和酚酞溶液与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进行趣味实验,由此归纳总结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李老师紧接着介绍了溶液酸碱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使学生初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酸碱性强弱。通过学生家庭常见生活用品的pH测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溶液都存在酸碱性,由此体会溶液的酸碱性对人类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比较深刻的感受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最后用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一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在整个课例展示过程中,初中化学组老师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合理建议,互帮互助,灵感碰撞,共同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