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我校初中生物组教师在教研组长郭宏玉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齐聚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二年级教室,共同观摩了李慧娟老师带来的精彩公开课——《细菌》,并在课后开展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听评课活动。
一、情境引入,激发探索欲望
课堂伊始,李慧娟老师播放“你家的厨房卫生达标了吗”的视频,那惊人的“一块用了半年的抹布上约有5千亿个细菌”的数据,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对细菌的深度好奇。随后,李老师顺势引出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实验,并讲解自制的实验设备,在此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变量。让学生深刻领悟到科学探究中缜密思维和严谨实验的重要性,成功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细菌奥秘的热情。
二、多元教学,构建知识体系
在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教学环节,李老师展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菌图片,组织学生开展“慧眼识菌”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积极尝试将细菌按照形态分类,使学生清晰认识到细菌形态的多样性。紧接着,李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搭建细菌模型的活动,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利用彩纸、彩泥、扭扭棒等材料,在团队协作中构建出细菌模型,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直观地理解了细菌的结构,还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接着,在讲解细菌营养方式时,李老师从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摄取现成有机物的鲜明对比入手,引导学生依据细菌结构特点推测其营养获取方式。而在探讨细菌生殖方式时,借助副溶血性弧菌在人体胃肠中迅速繁殖引发中毒的生动情境问题,配合直观的分裂生殖示意图和动画,让学生轻松理解了细菌快速繁殖的奥秘。
李老师的整堂课教学方法多样,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构建起细菌的知识体系。
三、深度评课,助力教师成长
课堂观摩结束后,生物组教师们齐聚一堂,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评课活动。李慧娟老师首先分享了课程设计初衷,旨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细菌相关问题,进而深入探究细菌知识。
随后,其他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称赞李老师善于运用情境教学,从厨房抹布细菌引入,到各知识点讲解时巧妙借助诗词、生活实例等,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细菌模型搭建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此外,肯定了李老师始终将细菌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优点,从厨房卫生到抹布使用妙招,再到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实现学以致用。另外,也指出了李老师本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细菌结构部分讲解稍显仓促,小组活动时间可适当延长。
最后,教研组长郭宏玉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鼓励全体教师以此次公开课为契机,在单课时教学中渗透单元教学理念,重视情境教学,变“知识立意”为“素养立意”。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相信在全体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生物教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摄影:李思
审校:郭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