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我校生物教研组骨干教师培训,2024年11月13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全体生物教师在生物实验室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生物教研组长陈俊伟老师主持,蒋慧丽老师进行课例展示。
蒋慧丽老师依据大单元教学思想,进行了课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的展示。蒋慧丽老师首先用高尔基的“神经网状理论”和卡哈尔的“神经元相互独立理论”视频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我们细胞中高尔基体这种细胞器就是以此人命名的,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感觉。接着,蒋慧丽老师用蛙心灌注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在神经元和肌肉之间起作用的应该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速度缓慢,并根据材料分析出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神经元和腺体之间,神经元之间都有类似的结构,并且有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发现了这样的的结构,并命名为突触。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分析回答出兴奋在突触之间如何传递等相关问题,并让同学们以自己就是一个神经递质的角度进行角色扮演,上讲台给大家表演,有趣生动,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最后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方面,蒋慧丽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毒品和兴奋剂的类型,并以可卡因为例讲解了毒品成瘾的机理,告诉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蒋慧丽老师在进行课例展示

张宇指出这节课从高尔基“神经网状理论”与卡哈尔“神经元相互独立”理论切入很是新颖,这样设计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处理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以什么信号传递这部分知识,慧丽老师先以刺激某副交感神经可以改变心肌跳动频率探究实验,让学生先弄清神经元与心肌细胞这个突触间传递信号为化学信号,然后一步步过渡到神经元与神经元这个突触传递信号也可能是化学信号,而不是机械性的告诉学生,这块处理的很巧妙。中间部分的活动让学生以神经递质为视角,体会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该活动提高课堂趣味性,不仅让表演的学生掌握了该过程,也让其他学生以这个模式记住了该过程.
张宇老师在进行点评
最后教研组长陈俊伟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蒋慧丽老师的付出,并给出了建议,指出生物公开课重在精而不在于多,我们只需要把一部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即可。让老师在以后教学中多加注意,让学生有所收获。
本次教研是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一次尝试和突破,相信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对我们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发展也将更加有利!让我们共同加油,期待美好的明天!
(供稿人:张霞 审核人:陈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