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24年10月9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化学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李雪洋老师展示课。李老师以微型课形式展示了一节新授课,课题名称为《水的组成》。本次活动由初中化学学科教研组长王海老师主持。
认识水的组成,可以帮助学生从水的组成的角度建构认识物质的方法,对于认识水的性质、研究水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李老师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从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构了分类观,丰富了学生对物质多样性的认识,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家在探索水的组成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化学组的老师们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对李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高度评价,同时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刘爱娜老师提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打通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以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本节课还可以进一步突出电解水实验的重要性,增加探究报告,以体现新教材改革的方向。杨洁老师和吕付礼老师建议进一步突出化学史的情境主线作用,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王海老师指出,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建构相关的思维模型,利用物质模型、理论模型和符号模型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描述、解释和预测物质及其变化。此外,大家还对“氢气燃烧火焰呈黄色的原因”等问题查阅了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度探讨。
最后教研组长王海老师做了活动总结,教学中要善于帮助学生建构物质的认识思维模型,为形成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组成等大概念奠定基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化学教研组将会不断深耕细研,为课堂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教研实践中提升自我,在思维碰撞中反思成长!
供稿:李雪洋
审核: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