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匠心独具凝智慧,高考题型“6家1”新思考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省一级学科基地系列活动(20)
匠心独具凝智慧,高考题型“6家1”新思考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省一级学科基地系列活动(20)
发布日期:2024-06-04 来自:本站

小满未满时,万物皆可期。“三新”背景下,为加强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切实把握新高考命题方向,倾心助力高考备考5月13日下午,我校高中语文组进行了学科论坛活动,由孙士宏老师主讲《小满未满时,万物皆可期——高考语文评价标准及题型思考的非常“6家1”》小论坛。活动由教研组长张云佳老师主持,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

(张云佳老师主持)

孙士宏老师由“小满”这一特殊节气引入对新高考语文的思考。小满时节雨水充盈,小满时节麦粒饱满。大自然在用生长变化诠释着这一时节的“满”字,而加上“小”字则有敬慎、节制的意味,又增添了些许呵护和期待。在“三新”背景下,新高考的命题方向,是每一位教师满怀期待密切关注的,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耕研究的。

孙老师结合自己多年一线教学备考经验和对新高考的题型研究,提出非常61”的想法。“61”即6类专家:心理学专家、教材专家、课改专家、创新杂家、比较学专家、文学家,和一种作文预测。孙老师通过对2018年到2023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研究,发现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密切联系教材的同时,倾向于解答心理情感类问题,由此推测命题组里可能有一位心理学专家,在题型考查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心理。通过对4套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研究发现,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都有考查,且很多选项都涉及课内古诗文,所以孙老师建议:突破文言文阅读,加强对教材古诗文学习,夯实基础,从而突破难关。对于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创新题型,孙老师认为多是基于新教材内容的变形,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教考衔接。同时,词语考查类型不断创新变化,孙老师猜测在命题组中有一位“创新杂家”,多角度全方位考查学生语言能力。而2018年到2023年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诗歌鉴赏和语言运用中对比阅读类题型的考查,孙老师猜测命题组有一位比教学专家,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提升思辨性。对于北京卷、2022年全国甲卷和2022年全国乙卷中出现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试题形式的分析研究,孙老师推测在命题组中有一位文学专家,致力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最后,孙老师展示了自己在语文教学耕耘多年的一些探索和总结,诸如“曲为心声,赏析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思辨型、漫画型、二元等作文指导”等,感概“命题有规律,命题人真不容易”。同时从“美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国家安全、中国精神、国际视野、国庆75周年、文化自信、英雄楷模、青年成长、劳动精神、启智增慧”等方面,进行了2024高考作文话题热点的预测。

 (孙士宏老师主讲)

随后,张云佳老师进行了总结,张老师 “专业、深度、匠心”三个词语来 评价孙老师的论坛报告,认为孙老师不仅对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命题类型进行了概括总结,还孜孜不倦地对近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这种认真态度值得大家赞叹,这种匠心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种持续进行教学思考、教学写作的习惯是成为语文教学专家的必备素质,也是我们进行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正是有很多像孙老师一样具有深度和匠心精神的老师的存在,我们的学科论坛才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认认真真地研究和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扎扎实实地对语文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

匠心独具凝聚智慧,深入研究紧跟命题方向。此次学科论坛对高考相关题型进行深度研究、高度概括,在为高考备考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智慧和探索精神。教研组是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主阵地,学科论坛基于课标,从小切口提出巧思,在大方向紧跟命题潮流,体现了高中语文组的学科探索精神。高中语文组将继续切实深入研究高考题型,把握新高考命题规律,凝聚教师团队集体智慧,稳步推进河南省语文一级学科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