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为进一步发挥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一级学科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5月6日下午,高中语文组在五楼阶二教室举行了教育研讨学习汇报。本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张云佳老师主持。
四位汇报的教师由学习者转变为培训者,把自己在外出学习中的独特感受、丰富的体验从不同的视角,与大家共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既有她们对教育理念的解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又有教育智慧的生成。
首先,潘聪老师就上海培训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分享。详细讲解了讲座中提到的命题能力有高下、教会学生三种意识和教师的三种意识等理念,并分享了此次学习的心得。潘聪老师还介绍到教育专家提出“要切实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三个方面逐渐深入,促进教师命题能力的专业提升。”的理念,希望可以为提升我校一线教师的命题能力建设提供方向引领。
王改玲老师用对联:“重庆山水间,桥都夜色美,育忠正学子;巴蜀枇杷下,书声伴校训,扬公正诚朴。”作为导入来谈自己对重庆的认识。王老师通过游览中随意拍与要素整合在同一平面的不同拍照理念来类比单篇孤立与多篇整合,对“理念先行,盘活课堂”的启示做了详细的讲解。老师们学习后,都表示在新课改落实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体验感受、身心融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活动中获得尊重,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李漾老师以“巴蜀归来话未来!”为标题畅谈重庆巴蜀中学学习感想,并用“惊、疑、知、行”四字来概括本次学习的深刻体会。李漾老师提出对于“单篇教学”和还是“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之争,已经毫无意义。十八个任务群就是纽带,单元的设计就是阵地,单篇就是支撑,所以,对任务群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学习,是我们课程设计的依托。李漾老师鼓励高中语文组教师们放下执念,积极适应新趋势,奋起直追,不断学习,从河南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共绘课程新前景。
段文娟老师的学习分享着重于“构建落地的学习模式,做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主题,结合单课自主学习、单元探究学习、综合拓展学习三方面展开论述。段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和必修下第三单元:“至情至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教学设计为例,在任务、话题、情境等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与技能、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研组长张云佳老师就此次汇报的内容作了总结发言,肯定了老师们在高中语文组工作以来的不断进步,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并学以致用的精神。鼓励全员特别是青年教师主动研究跟进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改善教学生态;全员主动研究新高考命题和新课程理念,走进素养时代,落实立德树人,走一条高效、高质的人才培养转型之路,为建设“学术+科技”型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分享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此次汇报交流活动充分践行了“走出去,带回来”的良性循环,将培训学习的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进一步强化常态化教学管理工作,以规范促提升,同时也为老师们搭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探索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相信全体高中语文组教师将以此类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