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深耕教学沐春风,共享研途皆芬芳 ——郑州市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观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深耕教学沐春风,共享研途皆芬芳 ——郑州市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观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日期:2024-06-04 来自:本站

暮春好景君须记,最是杏坛荷锄时。429日下午,郑州市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观摩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河南省实验中学承办,由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余昆仑老师主持。郑州市和各区县的600余名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清华附中郑州学校张溦老师授课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胡素芳老师授课

此次研讨会由观摩课、经验交流、活动总结三个环节组成。两节示范课聚焦新课程标准,体现大单元理念,分别由清华附中郑州学校的张溦老师和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的胡素芳老师执教。张溦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文以载 “道”,“具”观人生——从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看道具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巧妙地以小说人物的“道具”引入课题,将设计校园课本剧展演活动的宣传展板作为情境任务贯穿在“我明道具绘人物、我知变化显主题、我思成因观人生”三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细节,思考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别出心裁,课堂鲜活生动,令人如沐春风。

胡素芳老师的执教题目为《细“蜀”李杜风流,探寻诗意人生》,将《蜀相》与《蜀道难》进行联读教学,带领同学们细读诗歌,在字斟句酌中领略剑门蜀道和武侯祠的景物特点,并通过赏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细数太白、子美之风流,探寻自我的诗意人生;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到“蜀诗吟咏”大赛中,在评价量表的提示和老师的点拨下,朗读吟诵,因声求气,感受诗情。整节课活而不乱,盈而不杂,引导学生沉浸诗境之中,感受“学”“知”“思”的完美融合。

河南省实验中学张云佳老师经验分享

观摩课后,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张云佳老师进行了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的经验分享。首先,张老师通过分析典型课例,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高屋建瓴的总结,厘清了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并从设计目的、构成要素、设计流程、学习特点四个方面向与会老师深入介绍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在大单元架构的基础上张老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一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联系”,二是“学生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即“做中学”。然后,张老师详细分享了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实施路径和方法。强调在具体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中,要以大单元作支撑,聚焦核心素养,关注教学目标的确立,把握不同文体的鉴赏方法;要依据单篇精读、多篇联读等不同形式制定合宜的教学策略;要善于整合资源,设计真实自然、贴合学情和文本、具有积极驱动作用的任务情境;要制定种类丰富、形式新颖的言语及文字活动;并要关注评价方式和手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张云佳老师的经验分享不仅让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新的思考,点燃了老师们深入研究和落实大单元教学的热情;也展示了我校高中语文组在“三新”背景下所进行的大单元教学探索,展现了我校老师们的实践成果和教学智慧。

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余昆仑老师总结指导

最后,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点评。余老师首先肯定了两节观摩课在单元统整意识、情景任务的设置、归纳评价支架的应用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同时基于课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群不单是课程内部的架构,更应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关于“情境”,除了生活体验类情境还应关注文学情境;关于“任务”,要强调的是它的驱动作用,开放性和挑战性为基本指标;关于“文本”,一是不能脱离学科本质,二是注意文本的组合方式;关于“知识与能力”,“知识”融入到任务中乃是“做中学”的精髓,应锻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任务群的评价”,应体现评价的主体性、多样性和过程性,关注大单元教学中的评价。当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余老师也强调“不要忽略对经典单篇的研读和习作的训练。”一线教师作为新课标成功实施的关键,余老师在活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期待,希望老师们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加强协作,在“三新”背景下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石孰有火?互击而闪灵光!”这次观摩研讨活动内容丰富,高效切实,相信在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指导下,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将更加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新模式,践行新课标理念,发挥省一级学科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趁今日之春风砥砺深耕,潜心致远引领“研”途芬芳。

 

                            撰稿:杨觉  张云佳

                            图片:马佩瑶 张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