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古称扎缬、夹缬,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染色。如画卷般的非遗艺术——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有着1500年的悠久历史。
扎染的染色由单色到复色手法多样,各具特色,本次活动采用的是单色蓝染,即靛蓝色染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现场吧!
一、集中讲解与小组讨论
活动伊始,指导教师王琦老师向大家讲解了扎染的历史及具体操作方法。同学们认真记录,并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积极分享,小组代表的发言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同学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开始体验扎染。
王琦老师为社团学生讲解扎染技巧
学生认真做课堂记录
学生课堂记录分享
学生课堂记录分享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
二、开展创作实践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动手体验了扎染的制作,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设计定位、折叠、捆扎,遇到不懂的地方仔细询问,耐心请教。扎染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认真地制作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扎染图样。捆扎完成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把布块投入到染料盆里,待染色完成,就像拆盲盒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打开布块的刹那,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作品映入眼帘。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大家互相欣赏着彼此的扎染作品,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学生课堂创作
学生课堂创作
王琦老师指导扎染技巧
学生蜡染尝试
学生蜡染作品-大实验校徽
学生扎染作品展示
师生合照
三、学生感想
初一年级丁乐晨:
本次社团活动的主题是非遗扎染,我和同学们用棉布、橡皮筋、靛蓝染料等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工艺品。最激动人心的是拆开染布的时刻,有的像蓝天白云,有的像碧波荡漾,有的像璀璨星空……染料随机在白布上留下的靛蓝痕迹,就像岁月长河的流动,独具韵味。这次活动激发了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希望我国的非遗文化能发扬光大。
初一年级-郭书菡:
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染色技术,通过对布的不同捆扎方式,可以染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效果。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最喜欢的一种样式叫云染,它的图案好似天上的云彩,就像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实践制作最终的效果也非常的赞!这次活动通过非遗扎染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能在今后的社团活动中感受更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四、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扎染的技法和制作工艺,充分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古老的扎染在民间流传至今,是人们对文化生活追求的历史见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和文化意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虽然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冲击,手工扎染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它在今天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本次社团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共同守护这一抹“蓝”,并在今后多传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