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观飞鸟畅游天际,得生态自然之理——记自然生态学生社团观鸟活动
观飞鸟畅游天际,得生态自然之理——记自然生态学生社团观鸟活动
发布日期:2024-04-27 来自:本站

2024年4月26日,自然生态学生社团的成员们一起走进学校的绿地,亲身贴近自然,观察学校中那些与我们相伴已久却又时常被忽略的鸟类。

介绍观鸟活动

活动开始,王笑涵同学和朱镜伊同学先进行了观鸟的基本介绍,并详细地说明了学校内鸟类的种类及辨认特征,分别区分了学校内两种常见的鸽形目鸠鸽科和雀形目鸦科的外形区别,避免了大家在观鸟时误认,两位同学讲解非常详实,此时介绍中出现鸟类纷纷在身边掠过。鸟语声声,如同歌唱,将大家对鸟类的抽象概念化为真实存在的形象,冗长难解的名字与树之间蹦跳而灵动的身影碰撞,为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基本内容介绍完之后,同学们共同走进绿地,对我校鸟类进行实地观察,大家都兴致勃勃,积极的找寻鸟儿的踪影。

追寻着婉转悠扬的叫声,我们很快发现了乌鸫——雀形目鹟科鸫亚科的典型特征是能够发出悦耳的鸣声,同时乌鸫的特殊步态也非常好辨认。

乌鸫

校园里最多的鸟类当然是少不了麻雀和在枝头蹦跳的还有白头鹎。他那响亮而有特点的鸣声非常引人注意,作为雀形目鹎科,它的典型特征是黑色的头部和枕部的白色宽纹。它作为群栖性鸟,常常聚成小群从我们头顶掠过。

白头鹎

鸽形目特有的飞行时的较大的扑扇声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眼尖的同学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珠颈斑鸠。它的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斑块。在观察珠颈斑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逐渐熟悉了它的咕咕咕的叫声,这种叫声常被大家误认为是布谷鸟。

左:山斑鸠,右:珠颈斑鸠,两者为同一目同一科

活动成员在积极寻找鸟类

我们也见到了在小学课本中出现的灰椋鸟。它浑身棕灰色,典型特征为头侧白色侧纹以及沙哑的叫声,足和喙为橙红色。在碧绿的树叶中很好的辨认。

灰椋鸟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见到了各种校园中常见的鸟类,大家在自然中释放压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观鸟中是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下面来看看他们的活动感言吧:

高二(5)班常佳文:2024年4月26日,我们观鸟社开展第一次活动。来到篮球场旁的小树林,始无声,其后百鸟争鸣。乌鸫是一种很可爱的鸟,它走路一蹦一跳的,像是上了发条的机械小鸟,又有着令人难忘的叫声,想来我们能成为好朋友;灰喜鹊尾羽灰蓝色,具白色端斑,非常吸睛,我最先熟悉的就是她;白头鹎相貌独特,头部有一围白斑,状如龙钟老人,然其性格活泼,常跳跃于林枝间……实验生态林中还有许多可爱的鸟类朋友,难以一一列举。古人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夏日之闷燥,固有自然万物冲去。鸟观之理,自在其中。

高二(5)班王璐:参与本次社团活动很开心,认识了解了很多种鸟类,比如麻雀,灰琼鸟,灰喜鹊等,看到了鸟类的外型差异,还有羽毛颜色特点,鸟类的叫声的不同,鸟类走路的特点,有的是蹦蹦跳跳的,很可爱,省实验小花园中的鸟类也越来越丰富,从侧面反映出省实验环境保护的成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鸟语花香的美好,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鸟类的多样性,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让我们在学习之外有了更多丰富的记忆,社团活动很有意义,亲近鸟类,亲近大自然,希望下次能继续参与此类活动。


撰稿:王笑涵
摄影:王笑涵 朱镜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