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号上午,上海市西中学来我校进行交流。通过两校英语组前期的沟通和精心准备,高中英语组安排来自上海市西中学的郭心仪老师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侯瑞岩老师分别在高一九班和十班进行了课堂交流研讨与展示。两位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的《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上午第一节,郭心仪老师通过视频和问题链的方式导入,在一系列的师生互动问答中展开。郭老师教学风格轻松活泼,课堂语言标准流畅,以各类图表为工具,设置了一些有层次、有深度的开放型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剖析人们庆祝节日的深层原因,引发学生关于问题的深度思考。如: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graph 1 and 2? How to understand the word we in the sentence “What do we have in common”?等问题,学生的的回答全面且有逻辑,展示了对问题的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理解。
第二节,侯瑞岩老师用一个关于节日的短视频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侯老师带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充分展示了一个老教师对课堂节奏和重难点的掌控能力。课堂结尾,侯老师设置了Create your own festival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新思维,围绕节日展开了批判式思维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此得到升华。
课堂结束后,两位老师都谈了自己在准备展示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她们在确定所讲内容后,都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参考,通过文章主题和重心,找出文本的明线和暗线,加深学生的理解,挖掘学科价值,实现学科育人。在交流研讨中,两地老师们也达成共识,教师要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们要向学生输入什么样的知识?解决什么样的真实问题?通过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单元意识如何通过单元作业体现等问题。
上海市西中学副校长陈婧怡认为,两个老师都很好地达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东西把控得都非常好。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长张怀俊老师也总结到,两个老师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教材的挖掘都很用心、很充分,学生参与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高阶思维问题的设置也让学科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
最后,与会老师谈到了两地英语课堂体现出来的地域差异,希望以后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改革过程中,本次交流活动促进了教师们积极参与和探讨课堂教学的意识,有利于加深教师对课程理念与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两校英语教学的更进一步提升。
文字:张颖
图片:李洁
审校:张怀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