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为进一步提高国际部师生的应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4月22号早上,国际部师生举行了师生应急安全疏散演练暨升旗仪式。
警铃响起,全体师生沉着冷静,听从指挥,不惊慌、动作敏捷,按照指定的疏散线路,有序地进行紧急疏散。学生听从老师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随后,班主任清点各班人数,确保全体学生安全撤离。整个疏散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安全演练
安全演练结束后,师生有序进入操场,参加国际部升旗仪式。四月天,繁花似锦,春意盎然。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的步伐来到国旗台下,全场肃静。在雄壮高昂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在校园的上空。
升旗仪式
高二十八班李镜奕同学以《提升文明素养、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题,进行了国旗下演讲。她结合自身经历,得出感悟:新时代的好少年,一定是礼貌待人,言语谦和,行为文明,举止得体。新时代的好少年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向上,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挑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新时代建设的洪流中去。
国旗下的演讲-----李镜奕同学
随后,教师代表刘岸东老师以《以文明执笔未来,传承新时代崭新画卷》为题进行了演讲。刘老师提到,新的伟大时代需要青年学子提升文明素养,勇于肩负时代重托。当前行的接力棒交接到当代少年手中的时候,他们应当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用奉献与责任绘就新时代好时年的青春担当!
国旗下的演讲---刘岸东老师
此次安全演练暨升旗仪式,增强了师生校园安全意识,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同时也倡导新时代中学生因勇于承担时代重托,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在大有可为的新纪元中展示自己的风采,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李镜奕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18班的李镜奕,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提升文明素养,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的文明,书写着永不停息的灿烂。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从春秋时期的孔孟之道,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文明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血脉相承的家训。作为实验学子,我们要深耕文明之壤,扎下有礼之根,努力提升文明素养,做文明实验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先要胸怀文明之心。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胸怀文明之心便是要知礼懂礼。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的标志。孔融让梨,知长幼之节,尊老敬长,千古留名;岳飞问路,谦恭有礼,以身作则,堪称楷模。我们要把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日常的一句“老师好”,还是在公共场所为了避免打扰他人的轻声细语,又或是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积极乐观与坚韧不拔,这些都是文明有礼的生动体现,要让文明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映照出更加谦和文雅的你我。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更要心向阳光、积极向上。此时的我们,正值人生的花季,正是要沐浴阳光、汲取营养的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用努力去惊艳时光,与其幻想一蹴而就的成功,不如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认真做好眼下每一件事,时光会记录下我们奋勇向前的样子。
例如,外教布置的小组作业最能体现出这点。作业题目往往不难,但是需要大量时间去搜集资料,校对信息。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差错。虽然任务繁琐,但成员必须分工明确、脚踏实地,一点点核对每个细节和步骤。就这样,这些毫无关联的资料在每个人的努力下变成一份完整的作业。最后,我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正是勤奋与努力的最好回报。
我们深知,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创新不是头脑一时发热或者是偶然的灵光一现,创新就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
26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7岁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最年轻教授、33岁获得“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他的成才经历可谓石破天惊。
周涛从小体弱多病,无法和正常孩子一样疯闹玩耍,大多数时间只能呆在家里。3岁时,他跟着外婆学会了打麻将,随即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与别人不同,不只是消磨时光和娱乐,而是把麻将当作智力的游戏,一直训练到12岁。
后来,他一路披荆斩棘,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越来越高,最重要的贡献就发生在“大数据”在中国的运用领域。这个种子也许就来自于幼时的麻将桌上。
乔布斯也曾说过,他在设计第一台电脑麦金塔的某些灵感,是来自于活版印刷术和大学图书馆里那些优美的手写标签,这让麦金塔的能够打印出当时最漂亮的文字与图形。
可见,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高深莫测,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积极探索的心,它就会在我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
同学们,我们承接着五千年泱泱华夏文明的古风,我们是孔孟后人、礼仪之邦;我们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是中流砥柱、未来之光;我们担负着中华文明伟大复兴重任,我们成长在新时代、也必将创造新时代。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请大家跟我一起,树立信心、下定决心,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学习学习再学习,勤奋勤奋再勤奋,努力努力再努力。
附:刘岸东老师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春至四月花开尽,人间值此最好时”。有一则好消息要分享给大家:截止到3月底,2024届中加班近80%毕业生被QS世界排名前50的顶尖名校录取。其中,赵珈代、宋婧雯同学被全球享有盛誉的多伦多大学罗德曼商学院录取。门思雨、王炳翔等同学被英国顶尖学府伦敦大学学院录取。在此,向取得辉煌成绩的2024届毕业生们表示祝贺,同时期待后续更多、更好的录取消息。
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文明”执笔未来,传承新时代崭新画卷》。
大约在5300年前,黄帝建立了河洛古国,炎黄子孙由此繁衍;殷商时期近5000个文字被刻在15万片龟甲和兽骨之上,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统由此形成,华夏文明也由此开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辈脚踏实地耕耘劳作,仰望星辰探索天地奥妙。他们勤劳淳朴,真诚坚韧,他们内敛厚重,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文明的发展,他们是数千年前老庄的道家思想、张衡的浑天仪、蔡伦的造纸术、曹植的辞赋、杜甫的诗篇、韩愈的文章、吴道子的画作如满天星斗一般,在这片膏腴的土地上璀璨闪耀。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跳跃的文字在纸张上书写着千百年来的文明硕果,炎黄子孙,华夏文明这些刻进我们骨子里的符号指引着现代文明的我们继续前进。优秀的人才可以开创辉煌的时代,伟大的时代才能推动历史的文明进程。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才能在新纪元的大时代里绽放光芒。
首先,提升文明素养,从热爱祖国开始,从明确责任意识开始。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生长在这片厚重文明的土地之上,如今我们又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的我们会因为北京申奥成功而兴奋难眠,会因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而欢呼雀跃,我至今还记得那时候的我们会争相模仿航母style手势以自己的方式致敬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每天中午的国际新闻播报和晚上睡前半小时的《看天下》杂志阅读是我最期待的事情,国际新闻中的内容让高中时期的我对初中历史课本上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始有了具象化的理解。
其次,提升文明素养,从学会好好说话开始,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好好说话,于人于己,都是最大的善良。同学们,你是否经历过流言蜚语的伤害,是否遭受过语言暴力的摧残,是否会怒气冲头把刻薄的话语发泄到关心你的人身上,你是否知道你的一时快意之语却有伤人一生的威力。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第三,提升文明素养,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很多时候,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往往不是谁懂得道理多,而是谁拥有好习惯。早睡早起的人,能够收获好气色和好身体;热爱读书的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持续学习的人,会触及更大更丰富的世界。每一个好习惯,都在默默点亮你的人生;无数个好习惯的累加,终会将你带向期待的远方。那种对生活拥有主动权的感觉,真的很棒。
文明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澎湃激荡。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书写。同学们,我们的脚下是厚重的华夏文明发源地,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
国际部成立21年来,累计培养了3700名毕业生,他们以优秀的成绩受到了世界知名学府的青睐。他们走出国门,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少年的文明素养,处处彰彰显着五千年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作为国际部的学子,走向世界后你们代表的就是中国。你们更应该磨砺出顽强的意志、蓄积向上的能量,不断提升的文明素养终将绽放绚烂的花朵-那就是心底有爱,眼中有光,不惧风雨,不畏骄阳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