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小人物,大历史,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在身边——高一14班天祥博物馆研学记
小人物,大历史,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在身边——高一14班天祥博物馆研学记
发布日期:2024-04-14 来自:本站

2024年4月13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14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赵晓莉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参观了郑州市高新区的天祥博物馆。

透过大巴车的玻璃,望着远处几栋青瓦红墙的砖房,这些老房子与周围高达几十层的大楼相比,显得过于格格不入。同学们激动地问着老师,是否到了博物馆,得到肯定的回答,大家纷纷站了起来,大巴车驶向路的尽头,转过弯后,停在了白色围墙的缺口,这是一个简陋普通的大铁门,旁边挂着印有“天祥博物馆”的金属匾牌。走进大门,白色围墙之内尽是坑洼不平的土地,星星点点的分布着枯黄的杂草,数十棵泡桐树整齐地种在围墙边上,午后的阳光洒下来,映着同学们充满笑容的脸颊。

“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的老奶奶用方言冲着我们笑,令人倍感亲切,她便是这里的主人,也是讲解员。随着老奶奶的步伐,我们先走进了四号展厅,也就是后来新建起的钢结构展厅,展厅一楼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古董让同学们目不暇接,大饱眼福。同时更让人感到开心的是,在奶奶详细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每个古董背后的故事,以及老奶奶的先人们对于文物的热爱和保护。

看完一楼,同学们觉得意犹未尽,老奶奶抵不住我们的强烈要求,带大家上了二楼,就在聚光灯打开的同时,上百件的老家具,旧农具,老物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奶奶兴奋地向同学们介绍着一件件农具的作用,手舞足蹈,看着同学们好奇和敬佩的眼神,这里仿佛成了她表演的舞台,她的眼中充满了自豪和感动,眼中仿佛流露出对以前生活的追忆和怀念,止不住地向同学们讲述着以前的老故事,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感受着世事变迁,人情冷暖。

听着故事,跟着奶奶,我们来到了天祥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老宅,岁回律转,老宅也饱经风霜,屋顶的瓦当上枯草随着吹来的微风,轻轻摇动,木门已经腐朽,惟有正门之上“辅翼国政”四大金字熠熠生辉,听着奶奶诉说老宅的历史,讲述进入大门的规矩,同学们涌入进去,用视线触摸着雕梁画栋,用心听闻历史的声音。宅院内,宅子主人的身份被奶奶缓缓讲出,他曾是清代的高官,为庇护一方子民,建立天祥寨,这便是天祥博物馆名字的来源。同学们好奇的询问,为何原来好大的天祥寨只剩下了一栋老宅,而老宅中的许多墙面被破坏,屏风也被封闭,地砖也被铲出?奶奶笑了笑,作为家中的第八代子孙,她动情地说:“你们所看到的老宅,是我的先辈们苦苦保护,用自己的性命去守护才勉强保留下来的,而这老宅中的每一处破坏每一处改变,都是我们国家政府做出贡献的印证,这栋老宅曾经做过生产队的磨坊,做过学校的教学用地,做过政府的办公用地,因此被破坏,被改造也是正常的。你们要好好努力学习,把咱们老祖宗的文化传下去。”听完之后同学们若有所思,现在想来,大门之上熠熠生辉的不是那御赐的金字,而是任氏家族世世代代守护文物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热爱国家、甘愿为国贡献的爱国情怀!可想在寸土寸金的市区之中保留这么大的一块土地,是多么困难!据了解,天祥博物馆的所有开支仅仅只能依靠任氏一家所贡献,并且天祥博物馆还免费对外开放,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到这里,奶奶总是自豪地微笑,也恳求我们能将天祥博物馆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

合影留念后,同学们依依不舍的道别,坐上大巴车。回校的路上,西边天上的夕阳,暖暖地洒在脸上,好似那位老奶奶的微笑。闭上眼睛,脑海中又回想起了那句:“要把咱们老祖宗的文化传下去!”望着车上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们,大家相视而笑,望着道路的尽头,迎着灿烂的夕阳!

撰稿:高一(14)班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