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月影,梦许无边。2024年3月29日下午七点,河南省实验中学地理发现者社团的社员同学们准时来到录播教室,参加本学期第一次社团活动。在大家举踵以盼的等待中,在月光微挑动清风中,本次的讲座正式开始。
图一 廖老师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一、活动过程
本次社团活动的主讲人是上官凯文同学。以环绕在地球周边、为我们的生活传信递言的卫星引入,同学们兴趣盎然,认真倾听。
图二 上官凯文同学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首先,上官凯文同学介绍了卫星的基本功能:天气预报,观测遥感,辨识伪装功能。三者全面、有效覆盖了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那一道道电磁波,以自己的奔跑沟通了人与人的交流。在这之后,上官凯文同学又介绍了亚洲气象卫星家族,分别是日本向日葵、韩国千里眼,以及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风云卫星家族。一个个大型、棱角分明的机器,流淌着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更是在距我们遥远的天空中成为了真正的引路星。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培养了为国奉献的意识,讲座的气氛活跃昂扬。
图三 上官凯文同学在介绍亚洲气象卫星家族
接着,通过以简单介绍引入,上官凯文同学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卫星轨道分类。以倾角划分为顺行、逆行、赤道、极地;以高度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以工作方式分为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生动形象的讲解中,同学们还明白了自旋稳定与三轴稳定的不同,不仅扩充了知识,更找到了窥向天空视线的一盏明窗。
图四 上官凯文同学在讲解卫星轨道的划分
然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不同地区卫星的设置,上官凯文同学为大家科普了不同地区云层的特征。赤道地区云层可高一万米,降水概率大、云顶温度低;亚太地区云层以细条状冷流云为主,水汽含量高,与盛行风向平行。同学们细心聆听,用心详记,把一行行方块字化为无止的好奇心,投向头顶那片辽阔的天空。
图五 上官凯文同学介绍不同地区的云层特征
图六 同学们认真聆听学习
在讲解接收器这部分内容时,上官凯文同学还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八木天线,以便同学们更直观地看到它的结构。同时,上官同学在PPT上展示了他制作天线的全过程,同学们无一不为之惊叹。这部分的讲解将本次活动引向高潮,同学们兴奋不已、积极提问,现场氛围融洽欢快、热烈昂扬。
图七 上官凯文同学展示他亲手制作的八木天线
图八 同学们目不转睛、认真听讲
最后,同学们欢聚一堂,合影留念。
图九 同学们与廖老师合影留念
在欢笑与不舍中,地理发现者社团本次活动圆满落幕。祝愿大家在今后也能做到对未知而敬,但总能永远好奇。几目行云何处去?却不道,春将暮。
二、同学感言
高一(15)班毛晓雨:
参与本次地理社组织的学习活动,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对地理探索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对卫星的深入了解,我更加明白了卫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在科研、导航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例学习,我对卫星在地图制作、气候变化监测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了直观认识。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地理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我期待着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
高一(15)班唐子亮:
参与了地理社组织学习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奥秘与科学的力量。通过卫星图像观察云的形成和演变,我更加理解了大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地理知识,还引发了我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高一(8)班周泉语:
参加这次学习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地理科学的魅力。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分析,我学会了识别不同云型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这次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对地理现象的认识,还激发了我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我希望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去,在地理学习上取得更长足的进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生活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