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同心雕琢展风采,异构深耕促提升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省一级学科基地系列活动(17)
同心雕琢展风采,异构深耕促提升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省一级学科基地系列活动(17)
发布日期:2024-04-03 来自:本站

最是一季春意浓,同题共振诗词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研形式,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的创新以及教育改革的推动具有深远意义。为深入推进“三新”课程改革,助力省一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加强语文学科跨区域教学的交流与研讨。322日上午,河南省实验中学冯菲菲老师和上海市西中学杨俊杰老师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主题,在我校高一年级航空实验班带来两节各具特色的课堂展示。课后来自两所学校的各位专家老师进行了点评和交流。


(杨俊杰老师课堂风采)

杨俊杰老师执教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以“如何把握意象”为核心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以“寻迹——绘景——写人”依次展开,引导学生抓住“目”“念”“叹”“谩嗟”深入解读作者蕴含在词中的四大情感:现实的喜悦感、历史的厚重感、命运的悲剧感以及个体的无力感。最后,杨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学生,分析意象最忌孤立,对意象的分析不仅是感情上的分析,还要关注事物的逻辑关系。在作业设计方面,杨老师将本词与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对比联读,引导学生关注其内容、形式上的异同。


(冯菲菲老师课堂风采)

冯菲菲老师执教的《一座金陵城,千古登临意——桂枝香·金陵怀古》以“评论王安石朋友圈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情境任务,带领学生从意象、意境、手法、情感角度沉浸式解读怀古诗词的艺术特色,课堂以“品读上阕”“研读下阙”“对比联读”三个学习任务依次展开,最后又回归到课堂伊始的情境任务上来。整个课堂设计完成了“意象——情感——比较——使命”的教学流程。

(老师们认真听课学习)

(课后研讨交流)

示范课结束后进行评课交流活动。中原名师张定勇老师、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张云佳老师分别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张定勇老师指出杨老师在课前对于学情的反馈、授课时对学生引导分析式的鼓励、适时调整的教学课堂都引导这堂课走向了“教学生成”;冯菲菲老师的课既有“新度”又有“深度”,课堂安排严谨紧凑。张云佳老师指出“‘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通过涵泳品味、多元思辨等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诗词的文学意境,领会文本的文化内涵,与作者形成心灵的共鸣,实现由溯源性审美走向生成性审美。

张定勇老师(右)与杨俊杰老师(左)

上海市市西中学初中语文组教研组长邵老师和高中政治组教研组长姜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与体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效率等方面畅所欲言,总结优点、查找不足,探讨解决策略。

最后,两所学校的老师们就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高一备课组长潘聪老师围绕“整本书教学”和“古诗词阅读阅读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和交流;黄颖老师和周丹老师也就各自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双方在互学互鉴中达成共识:一要对课堂教学持续提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跨区域学科教学发展;二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把握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授课、评课老师合影)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同心雕琢展风采,异构深耕促提升 依标教学,变革课堂 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必然追求。此次跨 区域 联合教研活动,为赋能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变革做出了引领探索,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通过课堂教学、课标研究等方式, 为语文学科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