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项目式学习的组织来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涵养家国情怀,实现跨学科的综合育人之效。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利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此,河南省实验中学轩华历史学社学生社团利用寒假假期组织并指导社团成员进行了“探访河南境内历史文化遗迹”实践活动。
一、活动价值
1.通过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了解,考察,形成对历史直观的认识,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展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度以及内心身为河南人的自豪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活动的目标、任务与方法
1.目标:通过探寻身边的历史遗迹,充分挖掘河南乡土历史资源,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历史、印证历史;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历史遗迹的资料,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文物意识,并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文化内涵,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任务:综合运用历史、地理、语文、艺术等课程知识,搜集、整理并走访一处身边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了解这里居住过的人,探究他们曾对本地乃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编排、汇编装帧、实地走访、交流总结等多种活动方式,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理解。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社团指导教师召开会议,讨论、论证本次“探访河南境内历史文化遗址”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初步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2.成立考察研究小组,社团成员自愿结合,每3--4人为一组,并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况,每组选取一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组别 考察对象
第一小组 河南博物院
第二小组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
第三小组 碧沙岗公园
第四小组 郑州国棉厂
3.师生共同讨论调查研究的对象,制定详细的考察方案,明确考察活动的要求、内容、重点、过程等。
第二阶段:实地走访考察阶段
1.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走进历史遗址,走访与之相关的老人或者名人后代,了解与之有关的事件、人物、变迁历程等。
2.社团成员学生根据实地调查研究,以手抄报、课件、调研报告等形式形成调研成果。
上图为学生参观河南省博物院夏商周文明展厅后用甲骨文撰写的手法作品及绘制的手抄报
上图为学生参观碧沙岗烈士陵园后撰写的观后感及绘制的手抄报
上图为学生制作的介绍河南省内早期人类遗址的PPT
四、活动总结
本次跨学科实践探究活动是我们致力于开辟第二历史课堂的一次探索尝试,从中老师和学生都收获颇多。
1.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在整合乡土史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多土史资源的理解与认同,并有意识地运用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鲜活有趣,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2.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空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大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同时研究性学习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新教育载体。
3.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探索家乡文化的兴趣,河南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走进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已不再是概念性的知识,它就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发展脉络,这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