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河南省实验中学地理“践行知GEO+”学生社团联合“遇见”地理实践力社团开展了一次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地点位于河南省西泰山千稼集古镇。活动的指导老师包括王喜峰老师、耿珣老师和南梦旗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深入古镇,探索古建筑和传统民俗,认识了传统农具和农业生产方式,从而丰富了他们对地理文化的认识。
地理学科王老师对本次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上午八点半,参加活动的社团成员在千稼集东门集合编号,王老师讲解本次活动的纪律及要求。
接着,在王喜峰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以地理人视角从房屋材质、窗户、屋檐等多方面观察千稼集古镇的传统民居,对比沿途民居差异。每到一处有特色的传统民居,王老师都会指引学生去仔细观察,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如为什么以前窗户的材质在北方是纸,南方是蚌壳,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东北的窗纸贴在外面,而华北地区为什么是贴在里面?屋檐由两种砖构成,为什么屋檐向外延伸?南方的窗户为什么比较大,以及屋檐为什么会翘起来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深入思考,让他们对古镇的建筑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地理人视角观察千稼集传统民居
随着脚步来到千稼集号,对面映入眼帘的是巍然屹立的“忠”字。在这个庄严而肃穆的场所,王老师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伟大意义。他深入解读“忠”字的内涵,让学生们明白忠诚的真谛,激励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忠诚精神,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这样的教育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忠诚精神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敬重。
爱国主义教育现场
王老师在活动中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农具与农业生产,认识了不同农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在独轮车前,讲起了淮海战役中它的重要性,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文化。
认识传统农具与农业生产
在千稼集古镇的一角,有一家传统的山西老醋作坊。当学生们走到醋缸面前,王老师便向他们生动地讲起了山西喜醋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学生们不仅领略到了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深刻体会到了地域文化与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
山西老醋坊前讲地理
此外,学生们还参与了休闲娱乐设施区的一系列运动挑战,挑战自我,在许愿墙上留下了美好的祝愿,传递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他们偶遇了正在进行打鼓表演排练的场景,为活动增添了趣味和多样性,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也为他们的心灵带来了美妙的享受。
学生在休闲娱乐区自由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地理社团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收获了美好的回忆,相信这次活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期待孩子们的精彩报告!
初中地理两个社团合影
“践行知GEO+”学生社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