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行远道,耕耘蕴芳华。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有序探索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课堂转化路径,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扎实推进河南省普通高中一级语文学科基地的建设工作,1月15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在五楼第二阶梯教室举行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张云佳主持本次活动。
肖中老师讲课《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以大单元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为例》
本次教研活动,河南省实验中学全体高中语文教师利用网络,在线观看北京中学副校长肖中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以大单元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例》。课程内容充实,既有专业高度,也有理论深度,更有思维广度。课程伊始,肖中老师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语文教育的五重境界,分别是教材、必备知识、关键力、思维提升和核心素养。第一重境界“教材”,肖中老师指出教材与高考的联系;第二重境界“必备知识”,肖老师说“必备知识”体现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可通过回归生活情境、进入文本情境、营造思维情境和设置活动情境让语文知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三重境界“关键能力”,即课堂教学中的三维标;第四重境界“思维提升”,肖老师说思维提升的过程分别是分析与综合 、 比较与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第五重境界“核心素养”,即新课标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肖中老师展示了一个兼顾可操作性和理论性的教学案例“跟着古文去研学”。案例具体包括设计理念、实施策略、文本确定和五个学习任务。针对学习任务,肖老师以学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助推高效的教学活动。同时,科学设置评价任务,以评促学,促进学生成长。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教师认真观看
最后,张云佳老师总结,肖中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兼顾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开阔教师的眼界。尤其是结合生活、文本、思维和活动情境,正是贯彻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此外,张老师还谈到自己对项目化学习的认识,她认为项目化学习也是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学习,是综合、梳理和探究的教学过程。
张云佳老师总结发言
师道远,学无涯;深耕耘,广积累。教研之路漫长而宽阔,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日日精进,步步攀升,进而与社会同频,与时代共鸣。听名师课程,促教师成长。以学科基地为平台,以课程学习为载体,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定会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做强学科教研,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