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见字如面,我来听你说——心理学生社团“解忧树洞”信箱活动
见字如面,我来听你说——心理学生社团“解忧树洞”信箱活动
发布日期:2024-01-19 来自:本站

见字如面,试以一封书信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以一封书信分担年少之心事。2024年1月本学期由心理社团发起的为期两个月的“解忧树洞”信箱活动已告一段落。该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学生可通过匿名投信的方式倾诉心声,再由心理老师培训的“解忧天使”回信成员们进行一一回信,最后投信同学可通过自己信件上的独特标志在回信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回信。该活动旨在搭建学生心灵互助的渠道,使同学们在“倾诉”与“倾听”的文字流淌中觉察内心的力量。

该活动从前期准备到活动完结,社团前后共组织了4次社团会议。第一次会议,社团干事组织社员进行前期策划,商讨制定策划方案。第二次会议,社团指导教师夏老师为成员们进行“解忧树洞”回信培训会,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指导回信小组学习基本的倾听、共情技术,并且强调书信隐私等工作纪律要求。第三、四次会议,社团成员们集中反映自己在回信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在互相研讨中提高回信质量。第四次会议,社团成员们坐在一起总结活动收获,并就如何提高活动效率及质量等问题进行积极讨论,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解忧树洞”作为同学心灵互助沟通的桥梁,小小的信箱却传递了热烈的关爱,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欢迎。一方面,社团成员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提升了组织领导能力,也在一封封回信中“修炼”为了一个个“小小心理咨询师”,在掌握了基本的倾听和共情专业技术同时,也在倾听他人苦乐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彩。另一方面,笔尖文字诉说着少年之心声,回信中温暖的字符传达着理解与尊重,为同学们吹散了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前行的迷雾。

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纸短情长,请记住,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我们为你解忧,与你同行!

第一次社团活动策划会议

第二次社团信箱回信培训会议

第二次社团信箱回信培训会议

回信小组成员协议书

“解忧树洞”信箱

第三次社团回信讨论会

部分回信展示

第四次活动总结会

部分回信段落(不含隐私信息)

投信学生感想:

怀着忐忑的心我写了这封信,当我看到自己的心声得到了回复后我真的很激动,看到学长学姐们充满理解的文字我也深受感动,内心觉得虽然这是一位陌生人,但却在默默支持着我,理解着我。感谢学长学姐的倾听和建议,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心中确实有很多的迷茫和不解,虽然现在依然面对着诸多问题,但我会打起精神,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正视我的薄弱学科,不再逃避困难,当有不会的问题提及时请教老师,相信我的状态会越来越好。

回信社员感想:

作为回信小组成员,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倾听和安慰他人也是需要技术的,并不是所有的安慰都是有效的,理解和接纳一个人的情绪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通过回信我能感受到投信同学的喜怒哀乐,也感叹于原来大家都有不同的烦恼,各家也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助人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技术,内心也获得了助人的快乐。另外,在整个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要想组织好活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和顺利,比如如何设置收信回信流程,如何保证回信的效率和质量等等,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细节。


“解忧树洞”信箱活动倡议书

有人说,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是不染世故的鲜活:莽撞却生动,骄傲又坦然,多思而天真,吵吵闹闹也轰轰烈烈。

少年,不知你有无阅读过小说《解忧杂货店》。书中有这样一间杂货店,通过“牛奶箱”传递信件,为迷途行人指引方向。而今,我不曾带来“牛奶箱”,而是“解忧信箱”。

现代网络开启了我们快速通信时代,指尖轻点键盘,信息便即时去到任何地方、任何人手上,古人梦寐以求的“天涯若比邻”就此实现,但好似又缺少了些“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温度和“见字如面”的温情。我们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传统书信赋予文字的意义,在快餐时代更为凸显,是任何交流方式都无法展现的。

所以我们在做这样一份尝试,尝试以一封书信拉近与你的心灵距离,尝试以一封书信陪伴你的成长,尝试让正处于困惑的你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少年,迷茫、负情绪是人生必经之路,是每个人积淀和成长的机会,所有的烦恼都早有解忧,只是这个解忧不在“解忧杂货店”里,也不在“牛奶箱”里,或许在“解忧信箱”里,但一定藏在自己的手中。

少年烦恼,无忧倾诉,“解忧信箱”期待你的来信。

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学生社团


撰稿:夏  璐
摄影:段怡帆 申  畅 李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