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山月即知心中事,人生处处是春山
山月即知心中事,人生处处是春山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自:本站

12月25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关于三新”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的第三次课例研讨活动,示范课由高一语文组王雨薇老师主讲《山月即知心中事,人生处处是春山——<赤壁赋><我与地坛(节选)>联读》。本次活动由潘聪老师主持,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

王雨薇老师以“红楼飞雪,临窗读书”的鉴赏阅读活动作为导入,指引学生梳理文章情感脉络,了解作者精神之困;探究文章景物描写技巧,寻找作者精神突围之法。课堂围绕景、人、情展开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人生之困、人生处处是青山——精神突围、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体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徐徐展开,让人念念不忘。


王雨薇老师带领学生从“人生之困”这一难题切入,探寻了苏轼与史铁生最终实现“自我突围”的过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徜徉水月之间,苏轼慨叹道“物我无尽、天人永恒”;“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件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置身地坛之中,史铁生领悟到“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人生处处是春山,此心安处是吾乡,相隔千年之久的两位文人在这一刻达到精神共鸣,实现精神突围。

课例展示结束,王雨薇老师对课堂设计进行了解读,并且提出了自己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困惑。“群文阅读课似乎是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王雨薇老师说:“我在上今天的课之前,其实是先分别对两篇课文进行精讲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进行群文阅读时不会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但这样似乎又背离了群文阅读的初衷,这种困境如何才能打破呢?”王雨薇老师的问题也是青年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课教学时的共性问题,而组内专家型教师在对王老师的课进行点评的同时,也对王老师的困惑进行了解答。

刘冰老师对王雨薇老师的课进行了高度评价,“王雨薇老师在两篇文体、时代迥异的作品中找到了很好地切入点——人生之困,并且指出了两位作者的相同点——于自然中找到力量,于自然中实现蜕变。这种相通之处正是设计群文阅读课所需要的。王雨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几经删改,精益求精,课堂环环相扣,教学稳定从容,从她身上我看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崔矿山老师先对王老师的困惑进行解答,又对王老师的课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崔老师认为即便是群文阅读,也不应该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更应先消灭文言基础,再进行群文阅读。崔老师从“编织七彩环,征服听课人”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王雨薇老师的课:环环相扣,丝丝入微,设计精,步步为营;学生主体,老师首席,课堂实,注重实效;适当点拨,所言不烦,效果巧,四两千斤;云推动云,树推动树,表格巧,别出心裁;循循善诱,不疾不徐,白月光,胸有沟壑;资料补充,拓展延伸,善升华,相得益彰;引用化用,名句镶嵌,彰显底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全组同仁对课堂教学的精研细磨。高中语文组本学期既有“星空奖优质课”扶持锻炼年轻教师成长,又有“三新”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示范课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理清思路、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