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研领航促成长 凝心聚力拓新程
教研领航促成长 凝心聚力拓新程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自:本站

教无涯,研无止。为推进教师深化理解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命题、解题、讲题能力,进一步总结高考备考经验,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掌握高考命题方法,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教研能力,近日郑州市高中化学第四教研共同体在郑州第九中学组织开展做真题,讲真题活动,积极发挥高考真题与高考评价体系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活动由郑州九中化学教研组长田红强主持,包括高考试题分析、组长点评和专家讲座三个环节。


九中化学教研组长田红强主持活动

郑州九中教学副校长陈晓致辞

郑州九中教学副校长陈晓致辞,陈校长首先表达了郑州九中对共同体老师们到来的欢迎。他认为集体教研有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新高考模式下,河南省需要自主命题,对于化学学科,研究新老高考,研究命题十分重要。共同教研的目的是集多所学校的合力,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找到自己的发力点。

一、研究考题 预测高考


讲真题大赛评委老师

南京大学高考化学命题组长段康宁教授说: 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

五位参赛老师抽签决定讲题顺序。老师们从《2023 年高考试题汇编》《中国高考报告丛书-2023 高考试题分析》中选择1(1)高考真题,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分析。

郑开学校周奕航老师对《阿伦尼乌斯方程和范特霍夫等温式 类型题进行分析。他以2023湖北卷19题为例,通过与基础层级试题进行对照分析,指出2023湖北卷加强了对图像分析的精细度,更能体现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关键能力;通过和2022河北卷13题进行对比,结合教师用书中沉淀溶解平衡浓度曲线周老师归纳概括了非常规坐标的答题模型将浓变化曲线转化为线性分析的双对数曲线。

郑州九中李船老师的《浅谈高考中的工艺流程》和郑州励德双语学校刘玉巧老师的《化学工艺流程》都是对化工流程类问题的讲授。两位老师都先从化学学科一层四翼的核心素养分析试题的价值与立意,结合该类2023年各省市高考题,归纳整理了解题策:获取信息,确定目的把握干;瞻前顾后,整合信息明确流程;独立设问,找准关键直接作答;以线设问,回归流程局部分析。其中李船老师将试题分为制备类与回收类,他认为工业流程是元素性质与物质转化的载体,在对涉及的元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之后,对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提出了基于学情的备考建议。刘玉巧老师在对真题分析之后,归纳概括了工艺流程题的思维模型和三条思维主线。思维模式——审题头、拆流程、重设问;思维主线——元素转化线、价态转变线、实验操作线。最后结合工艺流程知识体系刘老师提出了相关的备考建议。

郑州47中王丰源老师结合 2023全国乙卷13题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类问题展开了以《探明规律找方向,夯实基础再出发》为题的试题分析。王老师对比了2019-2023五年的高考题,概括了离子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考点结合图象进行计算。他认为本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归纳演绎能力。结合该类试题的特点,王老师提出了基于学情的备考建议教师应当回归教材、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整理模型学生应当关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郑开学校李少博老师以2023全国新课标第六题为例对《分子极性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万变不离其宗,李老师首先查阅课本,找到了题目出处,随后对选项进行逐个分析,归纳概括考点和易错点。李老师认为该类型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分析问题,逻辑推理能力,其易错点是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分子极性、对催化剂机理陌生。

二、评委点拨 互助发展

讲课大赛结束之后,郑州17高教研组长周建丽进行总结发言。周老师首先对五位老师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她认为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核心素养到试题分析再到归纳整合、备考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周老师讲了自己对一核四层四翼的理解,她认为教学要重视基础性,更要重视综合性,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要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问题;要在知识构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创新。周老师说:核心价值是金线,能力素养是银线,情景载体串联线。我们进行高考试题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学。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去教?可以从情景导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社会价值四个方面入手。

三、专家讲座 精准突破

教研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由我校化学教研组长高宏亮老师为老师们讲解结构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主要包括杂化、大Π键、晶体。

高宏亮老师是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河南省化学会理事。除此之外,高老师还是我校竞赛主教练高老师先从化学键的发展史讲到共价键的类型,以甲烷结构为例分析杂化轨道理论;以碳酸根、氰根为例详细介绍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结合经验公式判断分子空间构型;以13-丁二烯为例分析离域大Π;结合老师们授课中常见问题对晶胞中四面体、八面体空隙进行了实例分析。

物质结构作为老高考中的选考,新高考中的必考内容,由于其对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些知识点在给学生讲授中难度较大,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老师们收获丰富,对日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独行快,众行远。相信本次共同教研活动有利于老师们互相学习,深研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共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