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大单元教学展风采 新课标探讨再学习 ——初中数学教研组教研简报
大单元教学展风采 新课标探讨再学习 ——初中数学教研组教研简报
发布日期:2023-12-25 来自:本站

冬意正浓,时光清浅,窗外寒风袭面,室内暖意融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促进教师持续开展新课标研学,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初中数学组于1223日下午进行大单元课例展示活动,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张星艳老师主持,本部、文博全体数学老师现场参加,英才校区老师观看钉钉直播,线上参与。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孙秋玲老师现场授课——普查与抽样调查,白亭亭老师现场授课——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第二部分由张永丽老师、潘靖祎老师进行现场评课;第三部分由张星艳老师评课总结,并安排下周教研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 孙秋玲老师现场授课——普查与抽样调查

孙秋玲老师以文博校区外自行车摆放现场图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数量如此庞大的自行车辆,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进而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如提出在校建设自行车棚的设想。再继续追问,建设自行车棚需要做哪些准备?继而引出学生需要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等。学生在孙秋玲老师的带领下,认真专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孙秋玲老师授课现场

随着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孙秋玲老师讲授普查、抽样调查相关概念,结合多媒体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调查的需要作出合理的选择。最后,孙秋玲老师再次提出课前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设计自行车棚的建设方案。学生亦是欣喜不已,希望能成功建设自行车棚,既缓解马路交通又避免自己的爱车风吹雨淋。

孙秋玲老师教学设计紧凑,教学思路清晰,始终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将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的起始课《普查与抽样调查》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初步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

白亭亭老师现场授课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课堂一开始,白亭亭老师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展示本章知识框架,体现大单元知识架构,也启发学生对知识来龙去脉有所思考,接下来以任务驱动贯穿课堂。课前测活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是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白亭亭老师以解方程复习导入,为本节课的开展做好准备。讲授新课的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拿铁丝,围成长方形,并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所学习的长方形周长,面积,启发学生思考长和宽的关系决定了面积的大小,紧接着抛出任务:分小组添条件,并一起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上台板演。最后白亭亭老师总结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长方形铁丝问题。

白亭亭师授课现场

第二个活动:白亭亭老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橡皮泥问题入手,讲解等体积变形问题,再对课本中 “水箱变高”的例题展开教学,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白亭亭老师的带领下,活动任务明确,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动手实践,积极演算,争先回答问题,课堂开展高效有序。最后在课堂小结中,白亭亭老师以校训——异想天开,脚踏实地进行升华,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打好基础,同时要注重思考,加强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第二部分 张永丽老师、潘靖祎老师现场评课

张永丽老师从四个角度对孙秋玲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1)作为大单元教学初探,孙秋玲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设计、组内探讨、多次磨课,值得所有老师学习。(2)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契合新课标的三会理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3)课件设计具有趣味性,学生点击按钮时并不知道是什么题目,犹如拆盲盒一般期待、惊喜、有趣,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体现了孙秋玲老师的一片用心。(4)挑战中考模块的设计巧妙,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知识的深度,也是孙秋玲老师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张永丽老师现场评课

潘靖祎老师现场评课

潘靖祎老师点评白亭亭老师这节课,准备充分,设计用心,课件精美,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精炼,台风稳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潘靖祎老师指出,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可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核心素养,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任务驱动,真实问题,问题情境,活动开展,展示反馈,迁移应用,作业设计。本节课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展示课,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环节任务明确,并交由学生完成,契合大单元教学所要求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接下来潘靖祎老师从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点评:

        1、候课任务明确,意在帮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足准备。

2、课前知识框架的梳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并不只是一个个分散的点,而是一整串。

3、白亭亭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身边的长方形,回忆小学所学习的长方形周长,面积,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周长一定时,长方形面积也不一定相同,体会到长和宽的关系决定了面积的大小,紧接着抛出任务:分小组添条件,并一起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看似这部分内容已完成,但白老师继续带领学生深挖结论,通过完成填写表格的任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白老师特意提到,九年级我们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进行该规律的理论证明,从而留下悬念,实现知识系统的闭环。符合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第二个活动:白老师这里的处理是抛开课本中直接给出“水箱变高”的例题教学方式,先从学生熟悉并容易上手的橡皮泥问题入手,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找到等量关系。紧接着将方法迁移应用到“水箱变高”这一生活实例中,学生有了上一题的经验和方法,上手很快。这一设计符合大单元教学的“递进性”原则,由浅入深,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白亭亭老师的课堂总结很到位。以我校校训为基,进行升华,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校情怀。框架图与开头首尾呼应,明确后续学习任务的同时憧憬了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意在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精神追求。

潘靖祎老师说到:教育本身就是有缺憾的艺术,大单元教学于我们而言是一次新的尝试。若非得说不足,只有一点:本节课的作业设计环节,可以再优化。

第三部分 张星艳老师总结安排

张星艳老师指出本次大单元教学课例展示的活动非常成功。对于大单元教学还在逐渐探索和实践中,希望所有老师和备课组积极探讨学习。两位讲课老师准备充分,评课老师们的点评细致到位,至此,本次教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研前由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此次教研活动为数学教师互相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有利平台,不仅有效地帮助教师们理解了新课标中大单元教学,同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数学课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得灵动有趣,彰品其育人价值。

张星艳老师总结发言

文字:陈虹宇

摄影:申佳宁

审校:张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