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助力专业成长,11月13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在五楼阶梯教室开展2023-2024学年“星空奖”优质课组内选拔赛,由丁孟莹教师讲授《让爱在诗意中栖居》和郝雨佳教师讲授《汴梁一梦》。
丁孟莹老师紧扣课标在第四学段的目标要求:“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展开教学。课堂首先创设情境,学生们成为编辑共同设计一本诗集。然后通过“收集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聚焦抒情”体会诗人表达爱的方式,了解现代诗歌情感表达常常借用意象;“寻找意象”并给意象“着色”活动,进一步赏读诗歌,自主总结恰当选物、贴切写物、借物抒情、物中有我等写诗的方法策略。最后是前两个课段的结合与落实,学以致用,让同学们仿用《我爱这土地》的句式,写一首关于“爱”的诗歌。丁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爱之名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
在教学设计上,郝雨佳老师以《清明上河图》为导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愿望,然后引领学生“读、思、写、拓”,层层推进阅读活动,环环相扣,层次清晰。郝老师采用拍摄宣传片的方式从选取画面梳理拍摄明思路、字斟句酌感受繁华观盛景和确定背景选曲定调显感情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选取画面梳理拍摄明思路的环节中,郝老师通过选择画面镜头引导学生分析《梦回繁华》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十分有创意。字斟句酌感受繁华观盛景环节中,郝老师带领学生从《梦回繁华》和《临江仙》的多文本阅读中领会北宋的繁华和南宋人民渴望国家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情感,并且和上个环节环环相扣。确定背景选曲定调显感情的环节,郝老师通过诵读的方式激发起同学们对于历史的了解的欲望和珍惜当下中国繁荣和平的生活,激发起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授课结束后,赵晓丽老师对郝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相关意见。她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包含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行云流水,前后贯通,设计符合当下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在大情景下让学生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文本,挖掘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顺利推动课程进展。
刘晓倩老师对丁老师的课堂给予肯定,并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她认为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新课标提到的教学情境,在真实情境中提高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两位青年老师的讲课情况,汪滨老师加以精彩点评,希望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要把握好三个度,即宽度、厚度和温度;要加强教学针对性,有主问题意识,确保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既要积极预设,关注课堂生成,生成体现老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是课堂最美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