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秋叶黄,“星空”捎来书卷香。10月30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继续开展“星空”新秀课评选活动,由本部高一语文组顾思琴老师执教《涉江采芙蓉》精读课、文博高一语文组王雨薇老师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联读课。活动由教研组长张云佳老师主持,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
(顾思琴老师授课)
授课过程中,顾思琴老师以品味诗歌的情感为主任务,从炼字角度对《涉江采芙蓉》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解读。比如,在分析首句“涉江采芙蓉”中“涉”字的含义时,巧妙地将“涉江”与“渡江”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涉”字带来的江水在肌肤上流过的细腻的触感,品析这种“触感”下诗歌情感的真挚动人;接着指出诵读叠词“漫浩浩”时声音要拉长,对于充满画面感的动词“还顾”“望”要重读,引导学生逐渐读出情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渐入佳境。课堂结尾,顾思琴老师带领学生赏析另一首五言诗《行行重行行》中蕴含的情感,真正做到了“教以授业”“学以致用”。
(王雨薇老师授课)
接着,王雨薇老师进行授课展示。王雨薇老师围绕“诵李杜之诗,登心中之山,悟人生之志”这一情境任务,从“探寻诗人‘梦’之情态”“探究诗人‘悲’的原因”“探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悟人生之志,选人生之师”四个环节入手,依次展开对《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的鉴赏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授课过程中,王雨薇老师以“李白之梦是美梦还是噩梦”辩论赛引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积极发言,瞬间便点燃了课堂的激情,引发了评委老师们的交口称赞;除此之外,王雨薇老师还引入了李白杜甫一生足迹图、初中已学的李、杜的诗作以及李白杜甫各自的人生经历,不仅引发了学生对李、杜诗歌特点及诗人本身思想性格的探讨,更加深了课堂文化底蕴,增加了课堂厚度,让课堂更有“语文味儿”。
(潘聪老师点评)
潘聪老师作为顾思琴老师的指导老师率先做出点评,潘老师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学动作大方得体,教学双边活动把握得当,教学问题设置注重链接高考;随后提出建议:教学过程要突出语言鉴赏环节,相关鉴赏诗句要展示在课件上等。潘老师的点评细致到位,引人思考。
(孙士宏老师点评)
孙士宏老师作为王雨薇老师的指导老师,从室外气温的“32度”引入王雨薇老师的教学也具有“3实”“2度”的特点:教学内容坚实、教学活动充实、教学基本功扎实,授课过程践行了课程目标的深度、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度。孙老师的点评幽默风趣,又不乏睿智点睛之语。
(程书波老师点评)
在教研结束之际,高中语文组组长张云佳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张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两年来的成长与蜕变,并启发大家思考“精读课”与“联读课”的关系:“精读课”如何更丰富,如何更深入,如何与联读相结合,尤其要思考如何实现“短文厚教”和“浅文深教”;联读课如何“泛”中有“精”,如何引导学生在多篇联读比较的同时也有细致的品读和深入的思考。
(张云佳老师总结)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高中语文组将以每周大教研为契机,抢抓学科发展机遇,加强学科教研团队建设,钻研学科教学难题,继续深耕语文课堂,做出学科特色,从而提升自我,凝聚共识,共同成长!
撰稿:冯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