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而思进,“研”以赋能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地理组开展新学期集体教研活动
“教”而思进,“研”以赋能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地理组开展新学期集体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3-09-20 来自:本站

    为进一步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助力新教师成长,有序开展本学期教育、教研活动, 918日,我校高中地理组召开教研组会议,河南省实验中学地理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地理教研组长郭江丽主持。


地理组老师认真聆听

    高三年级的赵梦佳老师针对2022年广东卷的高考真题作出分析。她指出本题以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与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图为情境,设置两道小题,考查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赵梦佳老师正在分享

    随后,高一年级的孙灵灵老师针对 2023 年全国甲卷高考第 37 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一,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主要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风速等方面分析。 第二,图 2 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包括哪里大、哪里小等;原因主要从降水、植被、土壤性质等方面分析。 第三,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主要从土壤结构、松散物、风蚀深度等方面分析。第四,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主要从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与治理、植树种草退耕(牧)还林还草等方面分析。并且强调本题以青藏高原上风蚀退化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风蚀强度的变化、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郭江丽老师进行总结,希望各位老师研究高考题,明确高考考察方向以及命题角度,用把高考题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改编,继续设问,追问,也可以把高考题的案例做教学设计,进行有梯度的设问,进行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孙灵灵老师正在分享

    916日在郑州举办了2024年高考科学复习备考策略与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研讨会,参会的赵梦佳老师和李海东老师进行了汇报分享。他们提出:高考试题在真实情境中以区域+主题形式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应该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为思维而教: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道题、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


 通讯员:崔迪 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