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深半夏,绿荫冉冉,河南省实验中学拉开了招生宣传活动的帷幕。5月7日和5月14日上午,我校对郑州市初三年级的家长及学生开放校园,接受参观咨询,校史馆同时面向大众开放。届时,薪火校史讲解社学生社团为参观者开展讲解活动,旨在给参观者更好的参观体验,让大家全面详细地了解我校的优良传统、发展历程。
为了能够胜任本次介绍学校历史、宣传学校传统的光荣使命,讲解社提前对新一批高一讲解员进行了悉心的培训,带领“新生”们逐一熟悉校史馆的展厅和展品,用心传授讲解技巧,鼓励大家展现个人风格。培训之后,又进行了严格的选拔,挑选出业务能力相对较强的一批同学来担任本次活动的讲解员,并制定了详细的任务计划,确保本次讲解任务合理高效、平稳顺利地进行。
讨论讲解事宜
在开放日当天,讲解员们面带灿烂的笑容,怀揣对学校虔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信心走进各自负责的展厅,迎接来访者。
家长们走向校史馆
社员讲解校园布局并回答问题
整个上午,讲解员们接待了源源不断的来访者,这其中不仅有初三学生及家长,也有闻讯赶来的校友。讲解员们在耐心讲解的同时,也为参观者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对于各种问题应对从容。大家作为讲解员,作为实验学子的热情大方、沉着机敏的形象,给访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家长惊叹于实验学子的综合素质,纷纷竖起大拇指
称赞:“你们真棒,名校就是不一样!
社员讲解学校悠久历史
社员讲解历届班集体
社员讲解学校荣誉
本次校园开放日校史馆讲解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新一代讲解员初战告捷。当然,这是社团工作中一个小小的逗点。随着疫情的结束,校史馆尘封许久的大门再度敞开,我们将陪它一起迎接深情的目光、探寻的脚步,共同书写惊叹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一代讲解员,都站在省实验时间长河之中,积淀历史底蕴,讲述实验故事,让校史文化、实验精神薪火相传。
薪火校史讲解社全体成员合影
活动感言
李晓静(本部高一11班):风过林梢正有时,定格在春末夏初的第一次讲解体验,该用什么去形容呢?是站了一上午的腰酸背痛?是重复说了很多遍的解说词?是事先的憧憬与临场发挥的自信都破碎?都有。但我想,我找到了于我而言更深层次的意义。
活动中有一位家长正在八展室的角落里踱步,我向他介绍那个展柜里是每届学生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他赞赏不已,我以为这段对话到此便结束,可随即而来的是一句“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你觉得二十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我被这样的问题震撼,一阵沉默之后,我第一次随心所欲地说出了内心尚未成熟的真实想法。随后我们又探讨了别的问题,或许有些语无伦次,有些稚嫩,但我十分珍惜这次对话并神往着。这便是第一个意义:让我找到了内心的自己,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第二个意义是:让我找到了省实验的自己,或者说是找到了归属感。我会永远记得家长们对优秀校友墙的惊叹与赞赏的目光,会永远记得因为我们家长们对学校的更深了解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平常的校史馆,只是一个记忆封存的地方,但当它的大门敞开,就将由我们把其中千丝万缕的记忆如抽丝剥茧般剥离,组合,传递给每一位聆听者。
毕峻恺(本部高一8班):校史馆是个庄严神圣的地方,很荣幸成为校史社团的一员,并荣幸承担了校园开放日活动中的校史馆讲解工作。
讲解校史不是单纯背诵输出讲解词,更要讲好实验故事,展示实验精彩。作为一名讲解员,我是引领大家走入学校历史的向导,在讲解的过程中,自己也对于学校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一个个展室,是一届又一届校友们真切的记忆,是属于实验的辉煌与荣光!
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家长们对于我们的信任与赞赏,同时我也磨砺了自己,增强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感谢校史社给予我的机会!
李梦琳(文博高一9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坚守。在讲解期间,我遇到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女子。经过攀谈,我们发现彼此的英语老师竟然是同一位——韩桂林老师。那位阿姨在求学时,韩老师刚入职;而我升高中那一年,韩老师已从教四十二年。韩老师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走向大江南北,迈向国门海外。而韩老师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育后来者,这其中的坚守着实让人心生敬意。
最后,我想感叹:“成长在大实验,真好!”
尹馨艺(本部高一3班):路过银杏路,走进校史馆,红砖黛瓦揭开神秘面纱。加入校史社以来,我全面、细致地了解省实验的历史,并重新定义了讲解。不是冰冷的白纸黑字、机械地重复记忆,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记忆的珍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校园开放日上,我在实践中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深切内涵。在一遍遍的重复讲解,一次次的随机应变中,脱离了稿子,走向了实践,得到了淬炼。
长路漫漫,行稳致远。在往后的讲解中,我将与校史馆共同提升,提高校史讲解能力,承担实验学子责任,致力于校史文化的传播,实验精神的弘扬!
李文骞(文博高一7班):参加历史一类相关的讲解活动是我的初步尝试,在校园开放日的活动中一遍遍地向参观者讲述实验历史的同时也是一遍遍地加深我对这历史的认知,虽然在活动前已经熟知自己的任务内容,但仍然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展馆中陈旧而又保存完好的物件让人对曾经的“四十中”浮想联翩,也让人对实验的过去和未来充满着敬仰与期待。
历史留下的红楼仍记录着大实验的故事,校史社中新鲜的血液仍在不断地流淌,“实战”过后的我们将更有信心肩负接下来一年的校史社社团活动!
王立群(本部高一11班):这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无疑是讲解员个人能力的提升,讲解员在校史馆这个全新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所面对的每一个人既是观众,也是考官,而校史馆讲解的圆满结束,也意味着我们赢得了认可,完成了本次使命,不负社团和学校的殷切期望。
这次活动也让大家对校史馆和校史社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校史馆的一砖一瓦、每一件物品,承载的是一段流金的岁月和记忆。当已是近不惑之年的校园对着展柜和照片忆往昔青葱岁月,当老中青三代实验学子在校史馆里感慨万千,我们才真正切身感受到校史馆那“让校友都能找到自己的回忆”的宗旨,而讲解员诉说着过往,见证着变迁,每一代讲解员,都站在省实验时间长河之中,让实验精神薪火相传。
王璐(本部高一5班):选择成为校史馆的一员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而成为校史馆一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的顺利,这过程教会了我,对于自己想做的事,要先有一颗热爱的心,然后全力以赴的努力。
十分有幸参加了校园开放日的讲解,迎来了入团以来的第一个大型活动,身为一个实验人通过这样一个机会了解大实验的历史,又何其有幸可以作为一名讲解员向大众介绍她,介绍她的历史悠久,介绍她的成就斐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不仅对实验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提升了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当毕业的学姐学长谈起自己在实验的记忆时,眼睛里总是充满光,正如校史馆的宗旨:“让每一位实验师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回忆。”我想她做到了,无数人,肆意热情之青春,有了安放、定格、相聚之地。她大步向前创造更辉煌的历史的同时,仍然守住一代代人的青春,不忘使命,红门黑匾,推开门是一段段无怨无悔,热情奔放的青春岁月,从未停止,从未忘记……
梅傲雪(本部高一13班):稍微总结一下我的心得,就是新奇、快乐与疲惫。非要文艺一下的话,就正如宋朝柴陵郁禅师所言“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很高兴入社团不久就有了这么一次机会上任做讲解员,得以释放我平日过于泛滥的热情。而且还突然发现,人只要一直笑着,再乏味重复的工作也能带来快乐。
因为疫情,我们在去年中考的时候,并没有这样参观自己心目中的高中的机会。而透过今天到来的每位家长望子成龙的话语和孩子们切切寻求的眼神,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个中考在即时的自己。而一上午的讲解过程,就像是穿越一般,不仅服务了大家,也慰藉了去年同期迷茫的自己,可谓奇妙。我所讲解的第七展室,是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展室。满墙的照片,皆是名师的风采;围绕展厅的奖杯,皆是曾经的荣耀;王秋香老师的诗歌,让人思忆起过去的岁月,荡气回肠,热泪盈眶;书柜中本本老师们亲手编写的教辅书,见证过青丝变白发的模样。站在这里,一个个奋斗过的故事,就会慢慢浮现眼前。
一上午下来还是腰酸腿疼,万事开头难,我依然期待能够参与下次活动,期待在校史馆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也在校史馆留下一份属于我的青春印记。
刘然(本部高一13班):对于我来说:校史馆的存在就是为了建构意义。作为一名实中学子,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实中校史,感受实中的精神气质。怀着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我选择成为一名校史讲解员。
讲解校史不仅仅是背诵讲解词,讲述纯粹的历史史实,更是传承、弘扬我校精神。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需要带领参观者沿着历史的道路,带入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语境,感受实中的魅力与底蕴。在校史社的学校中,我更加了解了实中校史,同时也交到了对校史有着同样热情的朋友,我们志同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投身校史讲解的工作,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讲解员。
撰 稿:周冠楠
李晓静 毕峻恺 李梦琳
尹馨艺 王立群 李文骞
王 璐 梅傲雪 刘 然
摄 影:代昊宇 周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