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高中英语组在本部3205教室举行集体教研活动。高中英语对分课堂课题组给大家分享了该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以及现阶段的推广和实际应用。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华老师从课题思路的引入,课题组的成立,对分课堂的核心概念,实际操作步骤,课题实践过程以及课题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应用价值等细节部分进行了精彩分享。
(高中英语对分课堂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华老师作课题汇报)
“对分课堂”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始理论于2013年提出的本土原创推广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简称PAD课堂,在具体实施中教学过程被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即:教师的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学生的小组讨论(discussion)。
老师们认真听讲
对分课堂的原则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讲授一半时间甚至更少时间,时间的分配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进行灵活调整。教师讲授时间少不代表教师讲授内容少,教师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精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学生由原来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下的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变为了拥有更多时间的独立思考,内化吸收。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不干预小组的讨论,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思考讨论和抒发情感的机会。
老师们专心听讲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一就是我们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按照ABBC的形式分在不同的组之中与通常的小组讨论不同,对分课堂对学生在讨论中表现不打分,不评价,避免学生为了分数去讨论,而是追求学习动机的内在化。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增强互动性和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正确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亮考帮”环节。亮指的就是“亮闪闪”,考指的是“考一考”,帮指的是“帮帮我”。“亮”就是你觉得你学习完A 文本之后,你擅长的地方是什么?你觉得特别让你骄傲的地方在哪里?哪些知识是你已经会的了?“考”指的就是哪些知识你掌握的特别好,而其他同学可能不太会的,你特别想挑战其他同学的地方。“帮”指的是哪些知识你不太会,需要其他同学去帮助你的。
高中课堂对分课堂课题组成员合影:薛晶晶 王华 付晓晨 赵毅
高中英语对分课堂课题组得到了学校教科办和英语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课题组主持人李宇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王华、赵毅、付晓晨、薛晶晶、刘思宁几位老师,潜心研读相关文献和研究,大家分工明确,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实践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词汇、阅读、语法和写作不同模块中的使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课题组在原有对分课堂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基础上,原创了“AB双文本”对分学案,对分素材库,语法凝练仿效法,写作扩展延伸法等课题成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核心素养在学业评价中的主导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弱化终结性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过程。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探索,我们从多维度视角看到了实际英语课堂、教师和学生们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在高中和初中不同学段和学科之间积极尝试对分课堂的实践探索中看到了对分课堂的广泛实用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核心素养在学业评价中的主导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维度的整体表现和协同发展。
高中英语教研组长张怀俊作总结发言
高中英语教研组长张怀俊老师对于对分课堂课题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张怀俊老师这样评价:“对分课堂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更大面积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各个环节中,有助于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和指导的高效课堂,最终实现核心素养下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他希望对分课堂课题组可以继续进行对分的推广和实践,使更多的老师们可以了解和尝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带来真正有趣和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
文字:王华
图片:薛晶晶
审校:张怀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