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跨学科探究日晷、圭表实践活动——践行知“GEO+”学生社团活动
跨学科探究日晷、圭表实践活动——践行知“GEO+”学生社团活动
发布日期:2023-05-17 来自:本站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在这个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五月十六日,我们在校园内开展了“跨学科探究日晷、圭表实践活动”。

一、活动方案

二、活动实录

张羽舒讲解日晷和圭表的历史

张羽舒同学首先从三个方面讲解了圭表和日晷的区别,分别是结构不同,作用不同,起源不同。接着张羽舒又分别介绍了圭表和日晷的作用,圭表是用于定方向、测时间、求出周年常数、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的一种天文仪器,通常由表和圭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为圭;而日晷则用于计时,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张华宸讲解日晷原理

张华宸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日晷的晷面结构和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助于大家理解日晷指示时间的原理。日晷是由于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照射的方向不一样而发明出来,用于古时候人们计时的工具。

王浩宇结合图形讲解晷针、地轴、晷面及当地纬度的几何关系

王浩宇同学在开场就提出了四条理论:圭针和地轴平行,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和当地纬度互余,∠1与∠2互余。大家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提了起来,韩老师又结合探究活动表上的图形,生动形象地向大家讲解了有关日晷的相关几何知识和地理知识。

接着我们来到了博雅花园的八尺圭表旁。张华宸同学说,圭表是由于人们发现正午影子的长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发明的,可以通过看表投在圭上的影子来确定节气,划分季节。他还提到重要的一点,从夏半年到冬半年,因为表影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长,所以圭上两个节气之间的刻度也随着表影的变长而变长。后来,韩老师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教会我们更准确地观察圭表上的表影。学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在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有价值的古代天文仪器供我们学习观摩,真是一件幸事。

李润垚在结合圭表原理,分享和节气相关的诗歌

活动当天刚过立夏的节气,李润垚同学提前查阅了和节气相关的古代诗词和大家分享。

立夏(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三、活动成果

1.冷佳怡、李润垚同学制作日晷和圭表模型

2.社团成员在班级分享社团活动成果,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和学习。

讲解人:吉义豪、翟廉正、董峻赫、何笙默

四、活动收获

本次活动,同学们通过活动前对日晷和圭表知识的自主探究,以及活动中积极踊跃的发言和认真的观测,加深了对日晷和圭表的理解,更全面地了解了日影的变化规律。在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加体会到古人的智慧设计之巧妙,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天我看着博雅花园里精致的圭表,听着韩老师深入人心的讲解,想着千年前古人灵感迸发,发明了伟大实用的圭表和日晷,深刻觉得地理这门学科,特别可爱。

当高耸入云的摩天建筑聚成钢筋水泥的丛林,当不断膨胀的信息构成了认知的层峦,当手上的小电子屏幕汇成了地上的星群,莫忘回首驻足:也许,地理就在原地守望着我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观察,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学习,一点一点积累,终有一天,学习地理也会像温婉的风吹过青石板叠错的曲折小道,风铃微动,或应和着彩云,或震荡着烟雨。地理这门学科,真的特别可爱!

我们社团的第一次活动在阳光下圆满完成,也祝我们未来的活动越办越好!


撰稿:张羽舒

摄影:韩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