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河南省实验中学发现者地理学生社团“天辰认梦,以晷识宿”特别活动
河南省实验中学发现者地理学生社团“天辰认梦,以晷识宿”特别活动
发布日期:2023-05-14 来自:本站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中国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宋书·律历志下》载:“寻冬至南极,日晷最长”证明了中国人在宋代已经初步掌握天体应用和计时规律,学习日晷的知识和历史有助于青少年赓续文化血脉,增强文化自信,掌握科学知识。河南省实验中学发现者地理社团于 2023 年 5 月 13 日下午在强五广场和花园开展“天辰认梦,以晷识宿”地理实践学习特别活动。

一、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本部高二年级 20 余名社团成员参与,全体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由社团指导老师廖魏敏带领同学们参观日晷设施并初步观察。

环节二:中国古言:“相持既久,日晷游移”。日晷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观测时辰,廖老师带领同学们用日晷测量当地地方时。

以日晷为标,日影为尺。同学们很容易得出了地方时,但同学们就日晷时间和设备时间不同提出了质疑,并在集体讨论下得出地方时和北京时差差异的结论,加深了对地理时间科学测量的深刻认知,并掌握了日晷测量地方时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日晷精确性之高和中华民族绝仑的智慧。

最后根据先前经验,同学们研究了日晷测量的原理和日晷地表角度差对准确性的影响,亲身实践得出了“北半球赤道式日晷夹角和地方纬度相关联”的科学结论。

环节三:最后,廖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另一个测量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测量器具——圭表。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它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圭表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活动总结

习总书记说过:“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对于我们青年来说,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更要通过科学实践,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三、学生感言

高二16班苏梦媛:

通过本次社团活动,我知道了日晷的历史来源和历史记载,还了解了日晷的具体科学用途,如利用日晷进行纬度测量,北极星方向和地理作用以及地方时测量等等。在之后的圭表观测活动中了解了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和节气日规定方法,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相关地理知识,增强了集体研究和配合能力。

高二16班郭苏娴:

“仰窥流光短,益觉日晷速。”尽管无人注视,巨大的日晷和圭表仍然时时刻刻,忠诚地记录着古往今来的光阴流逝。时间轮转不息,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先祖在指引着我们: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如此才能融人于天地之中,过好每一个当下。

本次观察日影计时特别活动的开展,社团成员对古代日影计时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探索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体会“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道理。

撰稿:钮世豪
摄影:钮世豪 郭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