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期中考试已然落下帷幕,新的征程已在脚下,为了更好提升组内老师命题水平,真实有效地反馈和指导教育教学实效,5月17日,初中数学教研组在文博教学楼218教室大教研。
教研过程中,命题老师和各年级的备课组长,对期中试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反馈,分享经验,优化举措,正视不足,积极改进。最后,教研组长张星艳老师总结此次活动,并安排后续教研事项。
数学组老师们认真聆听
第一部分 初三分享与反馈
考而析得失,思而明未来。负责初三命题的孙军伟老师,从九年级期中试卷的出题知识点权衡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这次命题中,各个题目设置初衷。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查阅大量资料,赋予试题生活化的实际背景,使试卷真实有效,极大地突出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孙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在本次命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倾囊相授,对年轻人命题工作是一次全面的指导。
孙军伟老师就出题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本初三备课组长曹静莹老师,代表初三备课组,从数据分析、试题分析、改进意见三个角度出发,对此次命题作出反馈评价,整体质量非常高,题目难易适中,知识点全面,体现了课标要求,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背景来源真实,充分发扬河南文化,创新力强。
遗憾之处在于,22题实际背景中的圆的考查,第二问对圆的性质考察的不够充分,看似是与圆有关的线段,但实则是三角函数的运算,和19题三角函数重复考查了,如果能调整,就更完美了!
曹静莹老师对期中试题作反馈
第二部分 初二分享与反馈
天道酬勤,力耕不辍;议而有思,思则行远。负责初二命题的潘靖祎老师从命题过程出发,分享了许多命题过程中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其中包括:标准的中考卷选择题没有括号;面对“××等于谁”的问法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作答方式,要避开;几何图形中线段的生成要交代清楚;几何题型描述最好随着图形的形成过程,循序渐进描述,这样更加符合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等,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对比寻得失,为后续老师们的规范出题提供思路。
潘靖祎老师分享命题过程中的修改与原创尝试

孙爱霞对期中试题作反馈
试题有双刃剑的作用,此次试卷遗憾之处,也是学生得分率很低的,是灵活的18题,题目很好,但初二的学生能力尚且达不到,作为解答题的第3个题目的位置来说,难度有一点大。
第三部分 初一分享与反馈
善总结者得其智,善分析者得其谋。年轻有实力的石枫蔚老师在初一期中试卷的命题过程中,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每一章考查的内容,研究对比往年试卷,明晰细目表,考查形式。在命制过程中,对于试题的难易程度把握、题型选择,自己的纠结与困惑,她也积极请教有经验的非初一的老教师,获得了有用的方法,比如可以先考虑大题,再考虑小题,前后互补,考查全面,也清晰规划了每一章在选择、填空、大题中的数量和分值,注重细节,把控整卷难度,给初一的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考完后,积极向初一的老师询问反馈,认真负责。
石枫蔚老师分享命题感悟与收获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初一备课组长孙海涛老师首先立足数据,从题目的难度系数进行分析,他着重分享了试卷中亮点题和重点题,汇总了学生们的错因,建议老师们在平时授课时,紧扣课标,抓住重难点,关注细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落实,规范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无障碍切换,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孙海涛老师对期中试题作出反馈
第四部分 总结与后续安排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雨过后,更见青松巍峨。会议的最后,教研组长张星艳老师对本次期中命题分析会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三位命题老师的工作,对全组老师提出希望,相信初中数学组以后还会有更好质量更高的试卷出现!同时,张老师安排了后续的星空杯赛课的工作。
张星艳老师安排后续教研工作
风正潮平,自当乘风破浪;车光马骏,更需奋策扬鞭!虽然期中考试过去三周,但从命题角度分析和反馈,什么时候都不迟。老师们明确了命题的重点,知道了后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相信以后的教学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能力也会稳步提升!
文字:申佳宁
摄影:常亚倩
审校:张星艳